-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廖名春:《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章新释
《论语·里仁》篇第八章载: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章并无罕见字词,亦无重大异文,
理解好像并不困难。但其实解读的问题很大,下面试作考释。
知道“”的矛盾
我们先来看看学界主流的意见。
朱熹《集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朝夕,所以甚言
其时之近。程子曰: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又曰: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
为难。死生亦大矣!非诚有所得,岂以夕死为可乎?’”
刘宝楠《正义》:朝夕言“时至近,不踰一日也。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已得闻知之也。
闻道而不遽死,则循习讽诵,将为德性之助。若不幸而朝闻夕死,是虽中道而废,其贤也于无
闻也远甚,故曰可也‘’。”
这些解释,都是将“闻”训为知“”,“闻道”就是知道“”、悟“道”。古人大多如此理解。
如《慎子君臣·》:孔“子曰:邱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此与《论语》朝“闻道”章可
对读,可相互发明,“闻道”则博“”,《慎子》以“闻”为知“”,明矣。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
中,屡有《慎子》佚文、慎“子”之言出现,可知《慎子》此语早到先秦,也是很有可能的。
《新序杂·事》: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于以开后嗣,觉来世,犹愈没世不寤者也。”“不
寤者”就是不“闻道”者。寤“”,可训为悟“”、觉“”,可知《新序》解《论语》此章是以“闻”为悟“”。
《汉书·夏侯胜传》: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黄霸狱中仍抓紧时间明“经”,根据就是朝“闻道,夕
死可矣”,是以“闻道”为知道“”。
《晋书·皇甫谧传》:耽翫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滛。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
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皇甫谧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自己耽翫“
典籍,忘寝与食”辩护,也是视“闻”为知“”。
《魏书刘·昞传》:虽“有政务,手不释卷。暠曰:卿‘注记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
息。’昞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昞何人斯敢不如此?’”刘昞以朝“闻
道,夕死可矣”解释自己苦学的原因,其解“闻道”与黄霸、皇甫谧同。
上述五例都是以《论语》此章的“闻道”为知道“”、明道,也就是领会道。
先秦典籍不涉及《论语》此章者,如此解“闻道”者也多有之。
《孟子滕·文公上》: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未闻
道”即未明“道”。
《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
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闻道”即明道,故老聃称得道“”。
又《大宗师》: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
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闻道”即悟道、领会道,故下云道可得学“邪”。
《吕氏春秋·离俗览·为欲》:不“闻道者,何以去非性哉?无以去非性,则欲未尝正矣。欲不
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后来的《淮南子齐·俗》说近同:夫“纵欲而失性,动未尝正
也,以治身则危,以治国则乱,以入军则破。是故不闻道者,无以反性。”“闻道”,才能去“非
性”,才能反性“”,显然是明道、领会道之意。
《管子形·势》: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
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
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地之配也。”《形势解》:“闻道而以治一乡,亲其父子,顺其兄弟,正
其习俗,使民乐其上,安其土,为一乡主干者,乡之人也。故曰: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
人也。’……闻道而以治一乡,亲其父子,顺其兄弟,正其习俗,使民乐其上,安其土,为一乡
主干者,乡之人也。故曰: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此“闻道”与用“”道相对,用“”是
行,“闻”显然就是知。
今天的《论语》注译本,基本上也都是这样解释的。
如杨伯峻《译注》:孔“子说:早‘晨得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