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docx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文化交流与传播(原卷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24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选择题

1.小楚同学根据冯天瑜、杨华、任放的《中国文化史》制作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该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

A.源远流长 B.多元包容 C.泾渭分明 D.争霸称雄

2.古代皇帝冕服上的十二章花纹各有不同的寓意,如,日月星表现三光照耀,一片光明;山是比喻王者威重四方,为众人所仰望;华虫(雉)取其文采,象征文德;彝为宗庙礼器,雕虎猿花纹,表示威猛、智慧和孝行;水藻喻以水清玉洁,品行高尚。据此可知,皇帝的冕服

A.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

B.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C.宣扬了儒家“仁”的治国理念

D.反映了农业文明生产方式的落后

3.元大都的宫城、皇城偏于都城南部,市场在皇城北部,宗庙、社稷分列宫城东西两侧,大朝正殿在寝宫之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古代都城的“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划理念。这反映了元朝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B.建筑科技水平高超

C.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理念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4.中、中和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以下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B.“柔弱胜刚强”

C.“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D.“一同天下之义”

5.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6.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据此可知

A.罗马法是以自然法则为依据制定的 B.罗马法具有永恒的价值

C.西塞罗的自然法理论影响后世法律 D.罗马法吸收了希腊法律

7.意大利是古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14-16世纪,一些对基督教会钳制人们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并进行了新的创造。先进知识分子的这一做法充分说明

A.欧洲社会的宗教信仰已被民众抛弃

B.这场运动只是重现古希腊、罗马文化

C.这场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D.人文主义思想来源于欧洲的古典文化

8.康熙年间移民四川开州的唐氏恐“日久紊乱,无从考查”,于乾隆年间派人回老家湖南零陵县抄族谱,后战乱导致族谱丢失,同治十年,复重修:移民万县的余氏后人余文榜常忧谱牒失传,将先代世系拟成草本流传后人。移民重视修谱反映了

A.族谱承载着移民的原乡情结 B.移民在迁入地生活困难

C.移民安重迁观念日渐淡薄 D.对家族后人的美好期许

9.甘蔗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在中世纪蔗糖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

C.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

10.下方为《1940-1975年由各国流向欧洲的移民》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①移民主要来自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大陆等地区

②西欧的吸引力在于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恢复需要大量劳动力

④新劳动力的涌入推动了东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据下表可推知(???)

1719一1833年黄埔港往来西方船只统计表

起止时间

法国船只

数量/艘

英国船只

数量/艘

西方国家来往广州

船只总量/艘

所占百分比

法国

英国

1719-1769年

106

377

769

14%

49%

1770一1778年

45

159

278

16%

57%

1779-1833年

56

2607

4112

1.4%

63%

A.《航海条例》导致法国船只数量下降 B.法国国内革命影响海外贸易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成为海外殖民主要方式

12.下图是2019年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的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生前使用的屏风(第1扇)。此套屏风由日本工匠于754年前后在本土制作完成,学术界均将其视为“唐物”。其屏风、绘画、仕女、服饰、妆容等几乎都被学术界作为研究唐代文化相关内容的范本。这反映了

鸟毛立女屏风(第1扇)??(局部)

A.日本绘画艺术超越中国 B.唐朝工艺水平领先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yoce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年轻人,不能太心急。稳打稳扎才能脚踏实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