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02期)(全国通用)(原卷版) .pdf

专题14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02期)(全国通用)(原卷版)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4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考点目录

考点62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考点63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考点62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A.高歌猛进B.奄奄一息C.朝气蓬勃D.夹缝求生

2.(2023年北京市)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

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

陆行舟。”这说明()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

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材料中的“状元”是()

A.荣宗敬B.张謇C.侯德榜D.卢作孚

4.(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东方杂志》第8期转载的文章《论实业所以救亡》指出,“实业之兴衰,关乎

国势之存亡”,应发展民族经济以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是()

A.实业救国B.变法强国C.民主共和D.师夷长技

5.(2023年广东省)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

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1

A.魏源B.张之洞C.张謇D.詹天佑

6.(2023年河南省)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

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A.发展曲折B.分布不平衡C.技术落后D.规模比较小

7.(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对华资本输出

的门户洞开,随即列强掀起了在华设厂办矿的高潮。针对这一危机,张謇呼吁()

A.“闭关锁国”B.“公车上书”C.“扶清灭洋”D.“实业救国”

8.(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

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

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D.民族工业结构完善

9.(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辨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

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

A.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B.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10.(2023年广东省)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5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