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pdfVIP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广西北海合浦县党江中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阅读文章,理解词作的内容。

3、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流动,分析苏轼豁达的胸襟

和乐观的糊口态度。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

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

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

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而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

的现实糊口。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

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学习这首词,不但停留在对词作内容

上,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一步对苏轼进行钻研,从而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学生分析:

学生对网络和网站上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必定

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

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

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必定的创造能力。因而,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

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月亮和月光的诗词,查找关于

苏轼的材料,既能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让学生在上网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自己确定主题,建立

网站,互相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

五、课前筹备:

老师了解关于苏轼的材料,筹备好《明月几时有》flash课件,建

立以“走进苏轼”为主题的网站。学生阅读相关的作品,上网搜集有

关月亮和月光的诗词,查找关于苏轼的材料,整理好做成网页。

六、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学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和月光的?请

同学们把收集到有关材料展示出来。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乡。”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的《枫

桥夜泊》

生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生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生6:“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台

湾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

师:很好!这些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大家记得无比清楚。现

在,请跟老师再把这些诗句朗读一遍。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楚。那末请问,写这些

诗句的诗人,想通过月亮表达一种甚么样的感情呢?

生:思乡念亲之情。

师:现在咱们一块儿学习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同样表达了苏轼思乡念亲的感情。

(二)感知

师: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

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

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

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请同学们阅读小序,用第一人称把苏轼当时

的形象简单得勾勒出来。

生: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月色迷人,我却十分的抑郁苦闷。我

远在异乡,多年无法与弟弟子由见面,回想小时候与他一块儿嬉戏玩

耍,是多么快乐啊!如今他不在,我只能一人对月独饮了。今晚就让

我喝个痛快,一醉方休!(从酒壶中倒水,作痛饮状,吟诵《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众生笑,鼓掌)

师: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flash让同学们的情感融入诗词当

中。

(三)赏析

师:好:下面咱们一块儿来品味、赏析这首词。诗词是抒发作者

情怀的。咱们看看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自由讨论,并把各自在网上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气氛热烈)

师:谁来发表意见,代表个人或代表小组都行。

生:咱们小组认为作者在

文档评论(0)

177****8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