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一单元 3课《短诗五首》第1课时教学教案参考 .pdfVIP

初中语文八下一单元 3课《短诗五首》第1课时教学教案参考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学科微课教学教案

教材册别及单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短诗五首》课时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

一、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

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

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属自读课文。本课所选五首现

代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表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对信

念的坚守,富于哲理。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意象、意境及其表现手法都有一定的学习基

础,本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四、教学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3、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五首诗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情思、哲理

六、教学过程

学习《月夜》

一、引读入诗境

现代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

情感自然流淌的洼地。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现代诗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分享

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的遐想,倾听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寂寞地倾

诉,感受卞之琳笔下别样的风景。

1、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

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2、背景资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

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

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

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二、吟读明诗意

音频朗读欣赏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三、赏读品诗情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

绘出来。

明确: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刺骨的霜风呼呼地迎面吹来。明亮的月光洒

向大地。月光下,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

美的意蕴。

2、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风、霜、月、树本是古典诗歌常用意象,表示冷寂、孤独,但用“呼呼

的”“明亮的”修饰,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一抹亮色。诗歌运用白描手法,

营造出很强的画面感。

3、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

怎样的精神?

明确:“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

格和奋斗精神。

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

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学习《萧红墓畔口占》

一、引读入诗境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

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76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