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doc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下列词。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2.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曰?(_________)?溺(_________)

堙?(_________)?故(_________)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卫用__________去填平东海,表现了精卫__________的精神。

3.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与“夸父追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女娃。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

[3]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____________???溺:??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堙:_______________

[4]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①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③。

(注释)①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

②校(jiào):通“较”,比较。

③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_______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__

文档评论(0)

祝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