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docx

统编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认读“榆、畔、聒”3个生字,“更”1个多音字,能够流利地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通过借助注释,能正确理解并完整说出词句的意思。

3.借助不同的媒介,有感情地朗读词,能够想象并说出词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词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纳兰性德的思乡柔情与爱国豪情。

4.通过诵读和搜集中华优秀诗词,感受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借助注释,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2、教学难点

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古诗词中的“四时景物”寓情于景,别有一番趣味。这是山居秋暝之景,读----。这是枫桥夜泊之景,读---

今天做客百家诗词小讲坛的又是谁呢?王国维曾这样评价,说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就是纳兰性德。家家争唱《饮水词》,可纳兰心事几人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相思》,解纳兰心事,品绝美词情。

2、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长相思》,齐读课题。

3、长相思是---词牌名,了解词牌名吗?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设计意图:《长相思》与《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同为“四季之美”人文主题下的选文,在审美价值、表达特色上有相同之处,由彼入此,营造氛围。在此基础上初识词人,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为接下来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二、字正腔圆读美词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

⑴指名读,并作出评价。

⑵学习“更”,“更”是个多音字,它还念“gèng”,谁来组个词?这里为什么读一声呢?出示课件:其实“更”是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有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有一个词叫做半夜——三更,把字放进去再来读这一句:风一更,雪一更。

⑶了解“榆关”。榆关就是山海关,它位于河北省,是关外和关内的分界线,当时人们为了抵御北方敌人的侵略,在修建长城的同时呀,种植了大片的榆树,形成了榆树关。关外,气候恶劣,条件艰苦,而关内四季分明,环境舒适。

榆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有怎样美誉呢?

出示课件:

⑷再读诗句

2、读清节奏。

⑴在读的时候注意词和诗是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⑵指名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⑴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询问老师)

⑵默读这首词,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理解词意。同桌两人互相交流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⑶抽生说上阙的意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

⑷抽生说下阙的意思?(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却没有这样的声音。)

⑸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呢?

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吧。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理解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意思,为后面“景”与“情”的互融做铺垫。】

三、对比鲜明悟柔情

1、感受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身在何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身在榆关、身在山上、身在船上)

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在小河大川,无论是在山海关,还是在去往山海关的路上,这都说明纳兰身在征途。(板书身在征途)

2、感受路途之遥远。

⑴指名读,谈感受。

⑵这一程有多远,有多苦?我们一起来听著名主持人于霞老师的朗诵,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⑶你借助想象,感受了将士们的辛苦,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这一路究竟有多苦,有多远?让我们重走纳兰的行军路线,1682年,康熙帝从北京出发,途经山海关,前往盛京,祭告先祖。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陪同康熙皇帝一行70000人,队伍绵延20里,他们跨越了3个省,往返共80多个日日夜夜。但是他们依然坚持向山海关的方向前进。

⑸指名读

⑹齐读

3.感受背后的思乡情

⑴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和纳兰一样行走在榆关的路上。白天劳累了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出示千帐灯图片,谈感受。(壮观、宏伟)

⑶齐读诗句。

⑷除了看到的,你还听到了什么?(风声、雪声)带着感受读。

⑸讲解“聒”

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雪之大?“聒”,是指声音嘈杂,风雪声很大。

这个“聒”它的左边是一个右边的舌,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好像1000个口在你的耳边吵闹,什么感觉?(烦躁)

⑹想象读,男女生读,齐读。

夜深人静时,正是这风声与雪声扰乱了心神,使得将士们无法进入梦乡,让我们轻轻走进纳兰的帐篷,听一听纳兰的心声……

4、体会身心分离,心系故园。

⑴纳兰

文档评论(0)

小太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课件,实施方案,总结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