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1).pptx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1).ppt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表现:

①高产粮食作物引入种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②农经济作物品种繁多且种植广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③农业生产区域化;

④农业经营形式多样化,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2)影响:

①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②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③促进人口的增长;

④缓解人地资源矛盾;

⑤过渡垦荒,带来水土流失。;3;2、手工业新发展;项目;6;1、根源:;材料1海外白银的来源,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总量的十倍。美国学者艾维四认为,1530年到1570年,中国最重要的白银来源是日本;1570年以后,美洲白银成为最重要的来源。

——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2“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整个世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

——美国学者弗兰克;市镇;小结: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二)经济发展的局限;阻碍因素:

(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落后。

(2)经济:小农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3)思想:程朱理学僵化,文化专制束缚。

(4)观念:重农抑商、重义轻利、安土重迁等观念根深蒂固。

(5)群众:百姓普遍贫穷,难以扩大国内市场。

(6)对外:闭关自守了阻碍对外贸易和交流;二、明至清中叶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1、明末清初三大家思想的相同点?;1.特点:

(1)反传统、反教???。

(2)反对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主张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用法治代替人治。

(3)提倡“经世致用”。如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发展:

8.批判

式继承:;;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明】施耐庵《水浒传》;时期;特点:

(1)重经验,轻理论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西方重实验)

(2)重综合,轻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重分析)

(3)重实用,轻抽象科学: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重理论)

(4)重农业,轻工商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重工业)

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二)早期/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5.影响;知识拓展:对比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朝代;分类;1.对外交往:

①明末清初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翻译、撰写了许多介绍天文、历算等方面知识的书籍,还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典籍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②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③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中国。

④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⑤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⑥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2.疫病防治:

①中国明朝未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患病者发高烧,脖子肿大,大批患者死亡;

②吴有性《瘟疫论》;

③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人痘接种法在明朝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