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答题模板.docx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答题模板.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答题模板

考点一理解、分析、拟写标题

1.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模板:①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②)析标题关键词,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③析标题关键词,分析标题的深层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挖掘深层义。

2.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作用:(1)内容上: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结构上: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②是贯穿文章的线索。(3)主旨上:①点明(暗示、突94显)文章……主旨;②寄托……感情。(4)表现手法上:①运用比喻双关、象征等手法,设置悬念,新颖独特,吸引读者;②引用古诗词或者歌词、名言,用词新颖别致,富有诗意,富有文学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模板:①xx(题目)指……(释义:可以是表层意义,也可以是深层意义),点明(或标题。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线索、写作对象、故事环境、主要内容、主旨)②xx(题目)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引用诗句名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新颖含蓄,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能否调换另外一个标题?」-

模板:①明确表明XX标题能或否。②从内容、结构、主旨、手法四个角度分析原标题或者新标题的作用和好处。(同上)

4.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思路:①找文章线索;②明确中心;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④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⑤抓住核心人物;⑥抓住核心事物:⑦抓住核心事件;⑧把握作者情感。要求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个性,十字以内。

模板:①写人的文章,即“人+性格”(明确写的是谁,是怎样的人):②写事的文章即“人+做了什么(明确写了什么事,谁做的):③以事物为线索的文章,可用这个事物为题目。

考点二明确记叙顺序

1.插叙

定义: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有关的另外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不在一条线上,至少有两个故事)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题;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倒叙

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一个故事)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顺叙

定义: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次序井然,脉络清楚,自然贯通。

补叙

定义: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

作用:补充说明,进一步突出中心,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行文更严谨。

考点三品析重要词语

理解词语的含义

思路:即明确词语本义→揣摩词语语境义一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模板:xx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

2.加点词指代什么?

思路:①指示代词,要从上下文中找,先往前找,再往后找,而且由近及远地去找即“取近不取远”。“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②非指示代词的指代则从理解词义入手,找关键词或关键句,再用“代入法”检验,即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直接代入原句中,看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

3.加点的词可否换成“xx”?

模板:①回答“可以”或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②)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后就变成……。③用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调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严密,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4.加点词可否删掉?

模板:①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②)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限制、说明、修饰)了……,更能形象(怡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③加点的词如果删掉则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5.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思路:词义角度:①理解词语的本义一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一③表达的情感词性角度:①判断词性一②)词语反映的情形一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物(事物形象(特征)、品质[A动词、形容词:“xx”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副词:“xx”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yi123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