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和其他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人一方,其中,“我们”和“咱们”用法有别。“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称为包括式用法,用于口语;“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时,“我们”只包括说话人一方的群体,排除听话人一方,称为排除式用法。例如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其中“我们”是排除式,“咱们”是包括式。
?谈话或文章里只用“我们”时,它既可以用于排除式,也可以用于包括式。例如: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包括式)
?你放心走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排除式)
?“我们”有时实际指“我”,例如一个作者在书上写道:“我们认为,可争论的并不是语法事实,而是语法体系。”这是一种委婉谦虚的表达方式。
?在实际交际中,有些“我们”可用于单指个人。如祥林嫂在向众人叙述阿毛丢失时是这样说的:
?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这里祥林嫂说话时,从自己的小范围扩大到全体听众的大范围,其目的明显是把听众拉入自己一方,让听众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一个失去孩子母亲的伤痛。
?当用“我们”来指称“你们”或“你”时,会显得更加亲切,这种称呼法将听众认同为己方,这种感情的迁移就造成了一种与听众的亲密感。比如妈妈带孩子去玩,孩子兴致正高,妈妈说:
?我们不玩儿了,赶紧回家吧。
?其实妈妈并没有参与到玩耍中,妈妈只是想说:“你别玩了,我们赶紧回家吧。”当妈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就有了用“我们”代替“你”的说法。而妈妈意在告诉孩子“妈妈和你在一起”。这样投入的感情程度较高,也更容易说动孩子。
?与“我们”类似,“咱们”有时可以借指你或我,如:
?咱们是个直性子,说话不会曲里拐弯。(指我)
?咱们别哭,妈妈出去一会就回来。(对小孩说,指你)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指听话人一方。敬称用“您”,如果用于不止一人的场合,书面语中可以出现“您们”的说法,但口语中一般用“您几位、您诸位”。
?“你”可用来表示泛指,如“他的才学叫你不得不佩服”。有时实际上指“我”,如“这孩子教我给他买手风琴,一天到晚老缠着你没完”,这种用法在对话中,隐含让听话人(“你”)假设自己是说话人(“我”)的意味。
?这种情况还常见于说话者复述往事,而且内容常涉及第三者。如:
?我在心里骂自己道:你怎么这么笨。
?她跟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讲了半天,叫你哪能不可怜她。
?他这个人不喜欢说话,你问他十句,他才回答你一句。
?由于说话者将自己作为一个外在的观察者,因此二者之间产生了距离,就能较为客观的审视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其实就是说话人把自己本人的感受遭遇等直接放在听话人身上,使听话人感同身受,从而与说话人产生共鸣。这种用法在口语中较为普遍。
?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指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它、它们”称代事物。书面上为了分清人的性别,称代男性用“他”,称代女性用“她。如果指称有男有女的一群,就一概用“他们”,不应写成“他(她)们”。“它”一般用来称代个体事物,“它们”用来称代事物群体。同时指称人和事物时,只用“他们”,不必写成“他(它)们。
?一些人称代词如“你、我、他”对举运用时,有时不确指哪一个人而用于虚指,例如:“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动手。”
?反身代词“自己、自个儿”,用来复指前面的名词或代词,例如:“他自己去,不叫别人去。”甚至可以泛指任何一个,例如“自己的事自己做”。“别人、人家”是跟“自己”相对的,泛指对话双方以外的人,例如“在车厢中打闹,会碰伤自己,也会碰伤别人”。
“人家”有时具体指第三个人,例如“人家是模范,咱比不上”。“人家”有时也指说话人自己,例如:“你跑慢点儿行不行,人家跟不上啊!”“大家都发言嘛”。
?“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也常常用于复指,例如“大家的事大家做”,“你们大家都发言嘛。”
二、指示代词
?指示代名词用来指代人,也用来指事物。“这”为近指,“那”为远指。“这、那”等有指示和代替作用。指示作用如“这孩子”、“那放羊的刚过来”;代替作用如“这可是最好的瞄准手”。有时“这、那”对举着用,指代众多的人或事物,这是虚指用法,即不确指任何事物。例如:
?咱不图这,不图那,就图那娃思想好,干活勤快。
?“每、各、某、另”等指示代词,各有不同意义。“每、各”是分指,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每”侧重于个体的相同一面,“各”侧重于不同一面。例如“每人都有两只手”、“各人有各人的难处”。“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指所说范围之外的。“某、另”两个词都是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例如“我们的队伍里,某个队员摔倒了,另一个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在合作中绽放独立之花,在独立中结出合作之果.docx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2024年杭州市高三语文一模作文指导及范文:最可怕的是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把一切留给明天。.docx
- 2024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中国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x
- 2024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中国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作文高分范文:人们因种种限制而苦恼.docx
-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议论文“淬火”导引.docx
-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10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综合评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地理试题.pdf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21.《大自然的声音》课件(共45张PPT).pptx
-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九校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广东省珠海市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单元素养测试(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重庆八中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pdf
-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北片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pdf
- 贵州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