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EarthinSpaceGEO?PPT地球的圈层结构Thestructureoftheearthssphere第1章第3节Chapter1section3
炎炎夏日怎么样最解暑呢?你这瓜保熟吗?从听声音来看西瓜是不是熟了
地球内部是什么?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目前,人类在地球表层的最深钻井不足13千米而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人类已达部分只占地球平均半径的1/516因此缺乏地球内部状况的直接证据13/6371
#探究-科拉超深钻孔自1970年起苏联在科拉半岛进行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井达12262米;它当时是世界上最深的钻井
该纪录先后被卡塔尔的油井(12289米)和俄罗斯的油井(12345米)打破;截至2016年,科拉超深钻井的深度居世界第三位科拉钻井
0101地震与地震波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地震概况地震和地震波一、(一)地震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
图1.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图2.世界地震带分布图图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这些地区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
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比电波传播速度慢的特点在地震造成,破坏前,通过手机、应急广播和专用接收终端等,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预警警报
地震和地震波一、(一)地震震源深度震中等震线震中距震源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震源的点。从震中到震源垂直距离。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位置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图1-17地震构造的示意解析
区分:地震等级与地震烈度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震级和烈度一样吗?
地震和地震波一、(二)地震波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震中震源波面断层断面2.分类:纵波、横波
(二)地震波地震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纵波(P)横波(S)分类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地物表现横波纵波给人上下震动/颠簸的感觉给人左右摇晃的感觉固体固体、液体、气体都随所通过介质的性质而改变左右上下较慢较快
地震发生时室内监控实录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上下颠簸D.左右摇晃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AC练一练由此可得:在不考虑水体的水平运动下,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只有上下颠簸,在陆地上的人有先上下颠簸,再左右颠簸的感受
(二)地震波谁的破坏性更大呢?横波因为横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其振幅比纵波大,容易导致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的剪切破坏。相比之下,纵波虽然传播速度快,但它主要通过地基、土壤等松散物质的压缩和膨胀来造成损害,如地基液化和滑坡。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02Theinnercirclestructureoftheearth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二、(1)纵波、横波有几次明显的变化?在什么深度上有明显的变化?如何变化(2)地震波的波速突然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地壳物质组成和结构不连续(3)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分别在哪?小组讨论:33km,横波和纵波明显加快2900km,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界面的命名是为了分别纪念发现这两个界面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契奇和古登堡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二、
地壳陆地海洋深度/KM080400900290051506370地壳下地幔外核内核地核地幔上地幔软流层岩石圈莫霍面古登堡面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固体外壳。地震波传播速度较稳定。到莫霍面,突然加速。
#地壳的厚度及差异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pptx
-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的保温作用 高一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pptx
-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高二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 2.2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和风(第二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x
- 3. 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pptx
- 3.1常见天气系统课件(共73张PPT).pptx
- 3.2 大气受热过程 第二课时 高一上学期 地理 湘教版必修一.pptx
- 3.2.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 3.2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 3.3.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