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65
第十章玄同之道
第一节是谓玄同
【简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第56章)
【辨析】古代的“知”字至少包含三个意义:知情、探索与智慧。故“知者不言”可解读为“知情者不敢说”或“智慧者不愿意说”。
当代人已认识到“空谈误国”,所以,很容易理解“智者不空谈,空谈非智者”。然而,若与周代社会的尖锐矛盾冲突联系起来看,似乎“知情者不敢说”更合乎当时老子的状况。因为,老子理想的“玄同社会”与周代实际的社会状况差距很大。如果讲出来,就有生命危险。所以,“知情者不敢说”比较切合实际。
【译文】知情者不敢说,夸夸其谈者并不知情。(人类若能)堵塞自私之心(塞其兑),关闭贪欲之门(闭其门),挫败邪恶的锋芒(挫其锐),解除彼此的纷争(解其纷),把每个人的光和热聚合起来(和其光),让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大道(同其尘)。这就是(老子理想的)“玄同社会”。(是谓玄同)
“玄同社会”不偏袒与亲近一些人,也不忽视与疏远另一些人(公正);不让这部分人得利,也不让那部分人受害(平等);不以这些人尊贵,也不以那些人卑贱(民主)。这样的“玄同社会”就是天下百姓珍贵的理想社会。
【鉴赏】在老子理想的“玄同社会”里,国家官员少私寡欲,办事公正,不偏亲顾己;没有尊贵与卑贱的身份差别,人人平等;和其光,同其尘,全社会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共建民主家园。
老子深刻认识到:周代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朝廷官僚们“私心泛滥与贪欲横行”。老子称他们为“盗魁”。因此,从制度到人心,“破私立公,铲除贪欲”应该是兴邦治国的重点。另一个重点就是同心同德发展生产力。为了保障这两个重点获得进步,就需要有道德文化的普及。“发展生产、普及道德与法治文化”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就能实现“玄同社会”理想。老子理想的“玄同社会”近似于中国《宪法》主张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政治理想,超越了老子所在的那个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并存的时代。
“玄同社会”不是某个阶级或某个国家的“道德规范”,而是超越阶级,超越国家的人类共同理想与愿望。人类需求的宏观同一,既尊重个性需求,又尊重共性需求,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称为“玄同”。
老子看到了人类由远古比较平等和谐的社会状态,堕入周代诸侯称王称霸的战乱状态,但他坚信人类社会一定会向前发展。他期盼的“玄同社会”就是和平幸福的美好社会。
老子说“夫物芸芸,吾以观复”。老子发现一般事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周期变化中不断发展。老子依据自然之道,预言人类必定会走向“玄同社会”的大道。
当代中国社会已接近老子理想的“玄同社会”,证实了老子的预言能够实现。老子为人类文明奉献了优秀的精神产品,其人逝而不亡,与世长存。
第二节道冲,用之或不盈
【简文】道冲,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4章)
【译文】“人道”虽然无形无影、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道”的作用用之不尽。“人道”深不可测啊,好像万物的主宰。
(人们利用人道)挫平尖锐的冲突,解决复杂的纠纷,聚集人们的光和热,带领人们走上玄同大道。精微啊,似有非有。我不知“人道”出自哪里,好像在“五帝时代”之前,就有这种“人道”吧?
【鉴赏】人类视域中有四大道(人之道、地之道、天之道、自然之道),以及无量小道。“道”无形无影,不可琢磨,但是,确确实实客观存在。因为,中国人所说的“道”,就是“事物本体及其运动规律(恒道)”,以及人们对“事物本体及其规律的认识(可道)”。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恒道”。
用现代眼光看:“恒道”就是“事物及其变化规律”;“可道”就是人类的全部“知识与经验”。因此,具备辩证唯物哲学思想的人,就很容易理解老子思想文化。
我们发现:马克思哲学近似于中国古代的老子道学。因此,老子道学便是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最佳载体,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例如,老子三宝的“慈善”承载“友善、诚信与和谐”;“俭啬”承载“敬业、法治与富强”;“不敢为天下先”承载“爱国、文明与自由”。
又如,老子理想的“玄同社会”,其无亲疏承载公正;其无尊卑承载民主;其均利害承载平等。
综上可知,中华道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而且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瑰宝。
第三节圣人无心
【简文】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和合焉,为天下心,百姓皆属耳目,圣人皆孩之。(第49章)
【辨析】“百姓皆属耳目,圣人皆孩之”,因为“属与孩”的释义不同,产生诸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