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群体社会心理群体心理与行为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人际吸引与亲和自我意识发生与发展的标志物——我知觉分化(1岁末)人——我知觉分化(2岁)有关自我词的掌握(2岁末能使用“我”)社会认知包括1、对他人的认知:即人际认知。a、对他人情感情绪的认知:通过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途径Eg.愁眉苦脸、笑逐颜开、眉开眼笑、咬牙切齿、怒发冲冠等b、对他人人格的判断:通过时间、困难、利益和世态炎凉考验。eg.时间考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eg.困难考验:患难见真情eg.利益考验:财上分明大丈夫,利动小人心,义动君子心eg.世态炎凉考验:势利眼、翻脸不认人社会认知包括2、对人际的认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3、自我知觉:认识自己,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14.自我验证又称期望效应,它不属于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眼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主要是因为(B)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认知结果。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7.“情人眼里出西施”现象,说明认知者的个性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D)A自然特征B心理特征C社会特征D行为特征25.“爱屋及乌”包含有光环效应的意思。(√)归因偏差13.归因的偏差包括(B、C、D)A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印象形成的认知偏差B基本归因错误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C行动者和观察者偏差对别人的行为倾向于内归因,对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外归因D防御性归因偏差自利偏误。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3.以下哪种攻击性行为属于手段性攻击行为(B、C、D)A猫咬老鼠,但却不吃B母鸡攻击靠近小鸡群的猫C蜜蜂蜇偷吃蜂蜜的熊D炸毁敌方的碉堡5.在内心对别人的诅咒也属于一种侵犯性行为。(×)6.骑自行车无意中撞倒路上行人不属于侵犯行为。(√)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与同其他人在一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从而产生棘突坐视不管的冷漠行为。解释:社会抑制作用——以防做出尴尬难堪的事情社会影响的结果——从众多数的忽略——大家都没动,是不是没事啊?责任扩散——还有其他人呢!3.一般认为,人越多的情况下,越可能出现利他行为。(×)态度的特征社会性:态度是后天习得的对象性稳定性内在性协调性:知情意三因素协调统一系统性:一个人的不同态度合起来形成态度丛改变态度的方法(1)劝说宣传法(2)强迫接触法(3)角色扮演法(4)团体影响法5.各种媒体的广告通过改变观众的态度来推销其商品,这种改变态度的方法属(D)A群体影响法B活动参与法C角色扮演法D劝导宣传法态度测量态度的测量:测量其方向和强度总加量表法(里克特量表);社会距离尺度法;语意分析法(双极形容词分析)投射法;eg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法群体决策有利方面:(1)、减少偏见。(2)、获得决策者们的支持。(3)、满足成员自尊心、增强成员责任感。(4)、提高成员执行决策的效率。不利方面:1.受到群体压力抑制,正确意见可能得不到表达;2.群体被有才干的人左右掌握,妨碍其他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3.群体决策易于妥协,有时反而产生意气之争。群体决策社会影响与相符行为从众: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其他成员行为一致的现象。从众的原因:(1)信息压力;(2)规范压力影响从众的因素服从:个体由于受到压力而去做那些他们不愿做的事。服从的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影响服从的因素(1)他人的权威性(2)他人的期待(3)奖励、惩罚与威胁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社会促进作用: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社会抑制作用: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不如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理论解释1、优势反应强化说2、注意力转移说人际吸引: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能力:能力与被喜欢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外貌报酬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