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DB21/TXXXX—XXXX
脉红螺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脉红螺人工育苗技术的环境条件、亲螺选育、幼虫培育、稚螺培育等技术要点。本规程适用于黄渤海域脉红螺人工育苗及中间育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36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水产养殖术语GB/T22213-2008中规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环境条件
4.1场地选择
育苗场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水电充足,符合NY5362的要求。
4.2水质
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
4.3育苗设施
4.3.1亲螺培育池
水泥池面积10m2~30m2,池深1.2m~1.5m。
4.3.2孵化、培育池
水泥池面积10m2~30m2,池深1.0m~1.6m,池底平整,并向排水口成5°~10°坡度。
4.3.3其它设施
2
DB21/TXXXX—XXXX
具备与苗种繁育、单胞藻培养相配套的供水、供气、供电等系统设备。每1000m3水体供水设施能力应达到200m3/h以上。配套砂滤池一座,每小时滤水量大于20m3。
4.4孵化池和培育池消毒
孵化池和培育池使用前用浓度为1:10的盐酸刷洗消毒后,用砂率海水冲洗干净后备用。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
5亲螺
5.1选择标准
形态:贝壳大,壳质宽厚,螺层约6~7层,缝合线比较浅,螺旋部小,体螺层膨大,基部收窄。壳面除壳奇峰光滑外,其余壳面密生较低的螺肋和结节。壳面褐黄色。具有棕色或紫棕色斑点。假脐。厣角质。
壳面:洁净、光滑、无附着物。壳无破损,体质健壮,活力强
规格:壳高80~120mm。
性腺:亲螺性腺饱满,雄性性腺乳白色,雌性性腺乳黄色至浅黄色。
5.2采捕与运输
4月中旬至4月末,天然海区采捕符合规格要求的脉红螺。泡沫箱干运法运输,时间不宜超过4h。
5.3培育
采集的亲螺直接放入培育池,密度为10个/m3~20个/m3;投喂鲜活菲律宾蛤仔等双壳贝类,按照5个/螺~10个/螺投喂双壳贝类,并根据食量和剩余双壳贝类数量进行调整;日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70%~100%;自然水温,换水前及时捡出受损个体,清理池底污物;24小时连续微量充气。
6产卵与孵化
6.1条件
产卵与孵化应满足以下条件:
——水温19℃~26℃;
——盐度26~35;
——pH7.5~8.5;
——光照强度500Lux以下。
6.2交配
亲螺交配1~2天后,雌螺开始在池壁上产出长条形卵袋,卵袋长约2~2.5cm,外观乳白色或乳黄色,多个卵袋聚集成簇,呈菊花状。
6.3产卵
3
DB21/TXXXX—XXXX
受精卵近似圆形,卵径210~230um。交配与产卵期间,每日全量换水2次,中等气量充气。
6.4孵化
卵袋原池孵化。孵化期间,每2日换水1次,每次100%。换水时用水泵冲洗掉卵袋上附着的赃物及
底栖硅藻,保持卵袋清洁。
7幼虫培育
7.1培育条件
幼虫培育应满足以下条件:
——水温19℃~26℃;
——盐度24~35;
——pH7.5~8.5;
——光照强度500Lux以下。
7.2卵袋收集
当卵袋变为灰黑色,面盘幼虫即将从卵袋顶孔中孵出时,将卵袋用扁铲小心铲下,绑缚于塑料筐上,吊挂于幼虫培育池中。
7.3培育密度
幼虫培育密度0.2~0.3个/ml。
7.4管理
每日换水2次,换水量50%,换水网目前期80目,中后期60目。
7.5投饵
金藻、角毛藻、扁藻等混合投喂。前期以金藻为主,中后期加入角毛藻和扁藻。每日投喂4次,日
投喂量5~15万cells/mL。
8采苗
8.1时间
当幼虫壳高达到1200μm~1500μm,幼虫发育接近4螺层幼虫,头部触角和眼可伸出壳外,幼虫用足和面盘共同运动,时沉时浮,即将变态附着,投放附着基。
8.2采苗器
4
DB21/TXXXX—XXXX
无毒透明聚乙烯波纹板,每池200~300片。
8.3采苗器处理及接种
采苗器使用前,用0.5%~1%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去污。采苗前20d~30d接种底栖硅藻,采苗板上可见一层均匀的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