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的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主要内容;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菌素;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用;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9;四环素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具有广谱抗厌氧菌作用和抗革兰阳性需氧菌的双重广谱作用。
克林霉素单独应用于肺炎球菌、金葡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以及革兰阳性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药代特点:骨浓度高;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分类;硝基咪唑类;;其它合成抗菌药;万古霉素和磷霉素都属于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杀菌性抗生素。磷霉素作用于金葡菌细胞壁合成的早期靶位,糖肽类作用于中期靶位,联合应用时对粘肽合成的早期和中期产生双重阻断,从而产生协同作用。并应对细菌的耐药。;18;万古霉素与利福平的联用,前者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后者因抑制细菌DNA依赖性RNA多聚酶而阻断细菌核糖核酸的合成各自作用于不同靶位,所以产生协同和应对细菌耐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可应用,治疗量需减少;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调整给药方案;不宜选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基础知识;Spring2002;Spring2002;Spring2002;药代动力学参数临床意义;曲线下面积AUC
(Areaundercurve);药代动力学参数;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F,%);相对生物利用度;药物在机体内形成动态分布后,其血药浓度变化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反映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被机体清除的快慢。;;表观分布容积Vd
(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L/kg);表观分布容积所对应的生理介质;蛋白结合率;Spring2002;Spring2002;Spring2002;给药方法;抗菌药治疗给药方案的优化需考虑的因素;抗菌药传统给药方案拟定的依据;相关的名词解释;
MICandMBC参数的不足;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
是指细菌暴露于抗菌药后,在洗去抗菌药的情况下,数量增加十倍(1log10单位)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的差)。PAE的大小反映抗生素作用后细菌再生长延迟相的长短,亦反映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后的持续抑???作用,故而又称持续效应(Persistenteffects)
对于G+球菌,所有抗生素都有PAE;
对于G-菌,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都有延长的PAE
;
抗生素后效应(PAE)-续;相关的名词解释;PK:系统暴露(Cmax、AUC)、t1/2
PD:MIC
PK/PD:AUC/MIC
Cmax/MIC
TMIC;;抗菌药物的PK/PD分类;杀菌作用;56;时间依赖型抗菌药
(短PAE);动物模型中头孢噻肟治疗肺炎链球菌
感染的PK/PD参数;Changeinlog;;;β-内酰胺类抗菌药合理给药方案;β-内酰胺类超过MIC的时间(抗肺炎链球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30mg/kg,q12h);万古霉素的治疗药物监测;阿奇霉素口服制剂及给药方案;;;;;阿奇霉素PK特性;;;阿奇霉素PK特性;阿奇霉素PK特性;;阿奇霉素PK特性小结;;;;阿奇霉素PK/PD特性;阿奇霉素PK/PD特性及给药方案;阿奇霉素PK/PD特性及给药方案;;阿奇霉素-靶组织PK/PD特性;评价阿奇霉素体内疗效;阿奇霉素PK/PD特性及给药方案;浓度依赖型抗菌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的主要参数指标是
Cmax/MIC≥8~10
AUC/MIC≥100~125
可或良好疗效,亦可防止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突变株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氨基糖苷给药方案的选择;;氨基糖苷的给药方案;氨基糖苷类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体内外研究证明Cmax/MIC为10左右为最佳治疗参数
AUC24h/MIC与疗效相关
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PAE(0.75~7.5h);氨基糖苷类耳肾毒性
肾小管对氨基糖苷类摄取的饱和性,一定范围类的高浓度不增加其药物摄取,不增加毒性;
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
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
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氨基糖苷类药物每日一次给药
理论依据充分
临床疗效不变或更好
毒副反应少
更具经济学价值;氟喹酮类抗菌药应用PK/PD理论原则;左氧氟沙星在肺泡上皮衬液的药物浓度;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