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国玺·传承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将和氏璧琢为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其上篆“受命於天,既寿永昌”......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文史博览》2015年第4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传国玺·传承路

东汉三国(220-280)(304-439)十六国(317-420)东晋隋隋朝统一灭灭(前秦统一北方)南朝(420—589)北朝(439—581)(淝水之战)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宋齐梁陈魏吴蜀西晋(266-316)1.依据上图,分析国玺传承波折起伏的原因。政权更迭、短暂统一、南北对峙、政局动荡一、国玺之争——政权更迭中碰撞

三分之局2.三国鼎立时期你认为国玺应由哪国传承并谈谈你的依据。一、国玺之争——政权更迭中碰撞“出自汉朝皇族,国号汉,史称蜀汉”“天子禅让,旧都所在”“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匣,正是传国玉玺。”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隆中对》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三国志·吴主传》一、国玺之争——政权更迭中碰撞3.比较两则史料归纳三国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三国一统于西晋,玉玺归晋。——《传国玉玺》白木4.西晋继承正统,却只实现了“短暂统一”的原因。一、国玺之争——政权更迭中碰撞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候”印文长沙王成都王齐王赵王东海王汝南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综合(政策、分封、士族...)中央王朝把少数民族势力作为属国内附的归顺行为称为“归义”——《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贾小军

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卷五四《沈昙庆传》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其原因?成就:人民生活安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城市繁华;原因: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地区民族交融,加速经济开发;社会相对稳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一、国玺之争——政权更迭中碰撞

交战之局秦6.归纳中国南北格局变化。内迁定居—政权分立——政权碰撞

材料一:“他是急着要做正统,恐后世以其非正统,故急欲亡晋......此人性也急躁。”——《朱子语类》卷136《历代三》,北京:中华书局,第3243页材料二:苻坚在行将灭亡时,姚苌向他索取传国玺,他大骂姚苌(后秦统治者)......坚云:“玺已送晋,不可得也。”——《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贾小军,第130页7.指出两则史料的观点不同之处,分析哪则史料可信度更高并说明理由。分析苻坚将“传国玺”送给东晋的原因。少数民族内部矛盾......华夷之辩的传统观念;二、国玺之呈——政权碰撞中交融交战之局材料三: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晋书·王猛传》学习仰慕汉族制度。

民族交融未充分...民族交融充分...二、国玺之呈——政权碰撞中交融交战之局

政治上文化上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①迁都洛阳②改籍贯为洛阳8.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梳理北魏政权“民族交融”充分的表现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邺城毁掉五层佛塔,于泥像中得二枚玉玺,两者都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魏书》三、国玺之谎——政权对立中?对立之局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改汉姓: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刘氏,步六孤氏改陆氏等通婚姻: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文档评论(0)

livestu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