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中国纪录片观后感.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味道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味道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1

2012年CCTV电视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发了中国大陆暌违

多年的现象级电视纪录片观影热潮——上次这种轰动效应,似乎还是80年代,彼

时网络并未普及,知识的传播更多依靠出版开放的书籍,以及产量与覆盖率突飞猛

进的电视,那些纪录片有些属于国内电视纪录片的里程碑式作品,如《话说长江》

影响了之后的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舌尖》也同样改变了其后一段时间内以介绍风

土人情为主纪录片的生态。

《味道中国》上映前夕被不少网友唱衰,称是《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做电影版

出来圈钱。实际上两片并无关系。其实看前想想,《舌尖》不是卖惨找爹飙高音的

娱乐节目,高出至少两个段位,犯不着干那一路的事儿;看时也能明显看到大多手

法根本就不是一个路数;看完回味,不仅路数不同,《味道》水平也确实稍逊一筹

——不是说《味道》差了,而是《舌尖》第二季确实拖了点儿后腿,第三季改回来

吧干巴爹干巴爹。

话说回来,《味道》差哪儿了呢?

首先,纪录片是要讲故事的。在结构上,《舌尖》的手法类似故事片的多线平

行叙事,一集当中往往由同主题的多个有人物有主线的故事组成,将不同时空中的

故事穿插叙述。这一手法让纪录片用了电影的特殊叙事手法讲故事,提升了可看性

与技(bi)巧(ge)性,同时适应了电视系列片分集创作,每集小主题各自不同的

特性。

而《味道》为了适应作为院线上映的纪录片的规律,也为了规避《舌尖》的特

色,走出其影子,显然不能运用同样的结构了。但是能看出主创们也没再怎么用心

组织结构全片的叙事,简单地挑了十几个节气,按农历一年的时序排列就算故事线

了,显得有些偷懒。这一形式对内容并没有太大帮助,反而导致全片成为了一笔

“熬时间”的流水账,形式的乏味,导致作为内容的美食也“乏味”了,让观众不

动舌头只动指头——数节气数菜式呢。

其次,讲述的视角方面也有些不对劲。以往的美食类纪录片视角多样,一种类

似电视综艺节目,如蔡澜主持的一系列美食节目,那威主持的《那小嘴》,以及一

部分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走遍中国》等),以主创的路线为主线,节目内容便是

主持人对一系列美食的品尝评价与介绍探究,全程都在以主创的视角叙述;也有以

《舌尖》为代表的,全程以影像记录与旁白加以叙述,创作者极少或基本不介入叙

事,较为清晰客观。

《味道》则不幸笨拙地卡在了两者中间。影片确实有旁白(不知道是谁,没来

得及看完花絮和演职员表就不得不出了放映厅),但旁白在叙事中的面目实在是模

糊。开始时并没有对作为一个人物的旁边做任何介绍,然后突然以一句“我最喜欢

吃的潮州牛肉丸”跳进来介入了叙事,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第一人称讲述的旁白,也

就是说影片后面的内容将以这个不露面的人物的视角叙述。但仅仅在这一句之后,

她作为故事中人物的属性顿时消失了,又开始与叙事内容刻意保持着第三人称般的

距离,直到后面又跳出过一次,并没有一贯地参与或脱离叙事,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就是每一段节气的结尾,旁白总会来句点题的总结,作为阐明主题的手法,不

仅俗套,而且多余。这一手法之乏味程度,在全片结尾旁白对观众略显笨拙冗余的

感谢与“食物是人生的意义”这一简单粗暴强行说教的煽情结束语中达到高潮。

至于选材,能看出主创们为了保证片长,或增或删地保留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十

几个,表现不同节气期间中国不同地方特产的不同美食。篇幅与形势所限,有的表

现比较丰富,讲满了,有的则是点到即止;有的属于这一节气的特有物产,有的则

是一年四季皆可制作,只是放在这一节气填充,有凑数之嫌。说白了还是上文提到

的流水账线性叙事结构所决定的。

当然,相信主创们并非是选了十几个物产丰富的节气,而是将素材加以取舍以

适应片长。毕竟老祖宗们创造二十四节气就是为了指导农事的,再加上不同地方把

节气当民俗节日过,有着不同的节庆方式(也就是吃),所以从原则上来讲,我国

境内每半个月都会粗线大批好吃哒。

然而有些部分从选材到叙事手法都让人感觉确实像凑数,比如大连渔民父子的

部分,开始时的主题是海蜇,但随后当故事展开,开始表现真正的主题——捕海蜇

的人时,影片开始讲述子承父业的船老大甘苦交加的首航,险象环生有惊无险一如

真人秀节目环节。讲到最后,收尾,海蜇本身,除了母亲炒菜的两个镜头,也差不

多消失了。

拍摄手法上,存在全片最致命的问题:没有跳出以往美食纪录片“食以载道”

的说教窠臼,并且存在大量的刻意摆拍,过于注重表现导演自认为的“仪式感”,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