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印度1.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其中的“西天”与“经”实际上是指()A.古两河流域,佛经B.古印度,佛经C.古印度,圣经D.古罗马,古兰经2.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并逐渐建立起许多小国家的是()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希伯来人D.阿拉伯人3.古代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古代印度文明进入鼎盛时期,该时期是()A.哈拉帕文明时期B.摩亨佐·达罗时期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D.汉谟拉比统治时期4.据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总集《梨俱吠陀》记载,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双臂为刹帝利,双腿变成吠舍,双脚生出首陀罗。据此可以推断出古印度()A.众生平等的思想B.推行直接民主C.实行种姓制度D.独特的艺术创作5.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古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不可能实现()A.弃商从政,做一个官吏B.到当时的首都华氏城买一个高级住宅C.赚更多的钱D.以后儿孙满堂6.戏说秦始皇穿过时空隧道,来到古代印度旅游,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属于右图中()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7.某历史论文中提到“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众生平等”等信息,据此判断,该论文重点研究的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种姓制度8.下面示意图正确反映了某宗教的传播路线,关于该宗教的说法错误的是()A.诞生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B.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于巴勒斯坦地区C.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D.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9.佛教创立后,得到了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与之有关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婆罗门B.宣扬“忍耐顺从”C.积极向外传播D.主张众生平等10.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是()①金字塔②佛教③帕特农神庙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深刻影响着当今的印度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片中的历史】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请指出ABCD所代表的等级名称。答案:制度:种姓制度。名称: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材料中的历史】材料二据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比哈尔邦警方证实:当地一位低种姓小伙子与一位高种姓的富家小姐不顾家庭反对,私奔并结婚。由于等级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一下印度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答案:种姓制度激化了印度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今的印度社会。【宗教中的历史】材料三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宗教的主张?这一宗教的创始人是谁?答案:宗教: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4)材料一中的制度与材料三中的宗教有何内在联系?答案:材料一中的种姓制度激起印度人民的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在此情况下,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受到印度人民的欢迎,佛教得到迅速传播。12.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过程中,种姓制度逐渐形成。最初产生的等级是执掌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阶级,被称为婆罗门;执掌行政事务与军事大权的世俗贵族被称为刹帝利;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平民被称为吠舍;被征服的“达萨”被称为首陀罗。材料说明“种姓制度”的形成()A.与佛教的教义紧密相连 B.与社会职业的分工密切相关C.是由出身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D.是由物质财富的多少决定的1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印度社会中能参战的人仅限于“刹帝利”,即武士阶层。其他人都未经训练,而且对作战也毫无兴趣,漠不关心。这说明他认为印度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种姓制度使社会缺少凝聚力 B.印度人民不重视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