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影响。
时空观念
认识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资料,探究古代物种交流及近代美洲物种外传的历程。
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征和影响。
家国情怀
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1.重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概况
2.难点: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重大历史影响
基础认知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粮食作物
(1)玉米:
在欧洲:最初种植在庭院中供人______。从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______和饲料作物之一。到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_______各国。
在中国:_______时,从西亚和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传入中国后,先是在_______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平原地区。______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种植已遍布_______。
(2)马铃薯:
在欧洲:最初种植在庭院中供人观赏。16世纪末,作为______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与玉米传播状况相似。
(3)甘薯:
在欧洲:传播比较_______。
在中国:与玉米传播状况相似。
2.蔬菜作物
(1)番茄:
在欧洲:最初只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______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在中国:_______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__________在菜园种植。
(2)辣椒:
在欧洲:15世纪末传入________。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在中国: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_______”。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
(1)种类:___类的小麦、大麦、水稻,___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
(2)过程:
①____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____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小麦产业随之兴盛。
②____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产量仅次于小麦的北美第二大农作物。
2.禽畜
(1)种类:鸡、牛、驴、马、猪、羊等___。
(2)过程: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其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____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_______:物种交流适应了复杂的气候环境,丰富了粮食种类,提高了人类抗饥荒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改变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
3.推动了当地_________的发展:在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______的发展。
4.对当地____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美洲的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中国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过度的______,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深化探究
探究一甘薯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一番薯(甘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清朝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
——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思考:(1)根据材料,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提示:(1)原因:商人陈振龙推动了甘薯的引种、推广;政府的倡导激励了甘薯的迅速传播;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生物学特征是甘薯传播的客观原因。
(2)意义:甘薯易种植,产量高,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经济上,美洲的马铃薯、甘薯、烟草、玉米、南瓜等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种植结构的调整(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白银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