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课外古诗词诵读;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诗、文、词、书、画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成就。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上片写“雨中”。前两句写雨骤风狂的情形及词人面对骤雨时的坦然。第三句写雨中悠闲行走,传达出一种无惧风雨的自信豪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词人面对自然、人生风雨时不畏坎坷、毫不计较的超然情怀。;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下片写“雨后”。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末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表面写雨过天晴,一切归于平静,实则蕴含深刻道理:无论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将过去。这里一语双关,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出游途中偶遇风雨一事,反映了他虽常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超脱的胸襟。;1.理解性默写。
《定风波》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风雨之声自我宽慰,表现了他心境的坦然。;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本词选自《陈与义集·无住词十八首》(中华书局2007年版)。这首词大约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1136),陈与义退居??舍,追忆洛阳朋友和旧游而作。此时的他,饱受家国之痛,备尝颠沛之苦,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遂有此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上片忆昔。以“忆”字开篇,引出对当年群贤毕至、夜饮午桥盛况的回忆,追慕向往之情,洋溢纸上。“长沟”一句写月影如被不断逝去的流水无声无息地送走。这与“杏花”二句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动静结合,表现了词人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为下片的兴叹蓄足了势头。;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下片感怀。“二十余年”二句概括了国家和个人的剧变及自己的真实心境。“闲登”一句点明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通过“月色”将目前处境与忆中之事联系起来,抒发了月色虽好而欢乐不再的伤悼之情。“古今”二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将深沉的悲愁化为旷达的襟怀。;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对漂泊生涯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夜,为赠友之作。此前,为了收复失地,词人曾多次上书,但苟安的朝廷未予理睬。他十分痛心,在与友人饮酒赏月时写下本词,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上片,词人巧妙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理想与情怀。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借嫦娥与桂树的传说,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最后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