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疾病介绍.docxVIP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疾病介绍.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英文名: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

缩写:HNL

别名:坏死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淋巴结炎;亚急性淋巴结炎;Kikuchi病;Kikuchi-Fujimoto病

疾病代码:

ICD:I88.8

概述: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necroticlymphadenitis)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淋巴结炎及亚急性淋巴结炎。最早分别由日本的Kikuchi和Fujimoto提出,故又名Kikuchi病或Kikuchi-Fujimoto病,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属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本病多见于日本、中国等东方国家,西方国家甚为少见。主要累及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上呈亚急性经过,主要症状为持续高热,淋巴结肿大伴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下降,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多数情况下为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少数病例可以反复发作,多器官系统受累,甚至导致死亡。由于肿大的淋巴结多在颈部,且病理组织检查在光镜下常表现为大片的组织细胞增生及散在大细胞或轻度异形的组织细胞等,故常易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等,误诊率可高达30%~80%。

流行病学:发病年龄多为11~75岁,青年相对较多,平均年龄30岁,男∶女为1∶4,复发率为3%,有家庭聚集者易复发。日本、中国等东方国家,西方国家甚为少见。

病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根据其临床经过,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史,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数增多,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自限性等特点,提示本病可能与急性病毒感染有关。很多学者对多种病毒,如腺病毒、微小病毒以及人疱疹病毒属的许多成员(CMV、EBV、HHV8)等进行过研究。早期集中在对病毒的血清学研究,后期则倾向于用更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本病受累组织中病毒基因组的存在。但至今尚难以说明EB病毒、HHV8病毒在本病中扮演的角色。Huh等对本病26例淋巴结组织进行了检测,在其中的8例中发现了KSHV/HHV8的DNA,似乎提示HHV8可能与本病的发展也有一定联系,但该研究中

2

未用原位杂交明确有意义的病毒DNA阳性细胞数,因此也不能说明本病与病毒感染的直接关系。由此可见病毒感染与本病的联系尚待进一步明确。

发病机制:细胞凋亡是近年本病组织学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Takakuwa等应用DNA末端标记法在本病受累组织中发现了细胞核DNA断裂的现象,此为凋亡的早期特征。Takano等在油镜下发现了受累组织中确有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学改变,如核染色质的凝聚及凋亡小体的形成等。Kikuchi病坏死区的原位免疫组化分析显示Fas及FasL存在于许多组织细胞和某些淋巴细胞中,perforin(+)的淋巴细胞亦多见。研究显示CD8+的细胞多表达Fas及FasL,CD4+则较少表达,而本病损害区以外的组织或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Perforin及Fas和FasL(+)的细胞均难以见到。免疫组化显示bcl-2在本病损害区中的表达明显降低,相反bax的表达则升高。Bcl-2能抑制细胞凋亡,而bax则有相反作用。

组织病理学改变,受累淋巴结直径1~2cm,很少大于3cm,被膜薄。光镜下,可见到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中有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浸润,可见到组织细胞吞噬碎片现象,但缺乏中性粒细胞。坏死灶周围也有大量的组织细胞浸润。在损害区中可见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如细胞体积缩小,胞质及核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等。电镜下,可以从超微结构方面获得本病所累及的组织中确有凋亡存在的证据。研究发现,凋亡小体的形成主要在坏死灶周围的区域,同时还可以见到部分组织细胞有吞噬凋亡小体及细胞的现象。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坏死区中的细胞主要是CD4+、CD8+及CD68+,许多细胞中含有HLA-1颗粒,NK细胞及B细胞则少见。用一种特殊识别浆细胞样单核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IP染色显示,MIP(+)的细胞与CD3+及TCR+无关,而多为CD4+,因此,坏死区中CD4+主要是MIP(+)的浆细胞样单核细胞。本病受影响区CD45RO+(+)细胞多于CD45RA+(B),并呈混合性分布,说明淋巴细胞不是克隆性增生。

临床表现:

1.多见于青年女性,以春夏发病较多,部分患者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咽峡炎史等。

2.发热热型不一,可呈弛张热、低热或不规则热、最高可达39~40℃,

3

亦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