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积累丰富的地表地形表象。
(二)综合思维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
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
2.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3.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三)地理实践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
源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律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人地观念目标
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如何辨别山脉的走向。
3.地形地势特征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设计思路
地形是主要的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节成为“中国
自然环境”的开篇。按理说,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地形原本就已经包含了地势方面的情况,
但是,为了强调起见,本节标题仍然定为“地形和地势”。依据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教材
从学生可以感知的我国各类地形的生动景观图开始,逐步过渡到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图,
最后,延伸到专业性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我国地形的
兴趣,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一:探究我国的地势特征。
方法导引:对比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分布图”。
问题引领:1.你知道地形和地势的区别吗?
2.找出沿北纬36°经过的主要地形区,画出简易的地形剖面图。
3.通过观察“中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示意图”,归纳我国的地势特征。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地形是指地形的类型,通常指五种常见地形;地势是指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是一
种宏观整体的描述。我国高原、盆地集中在西部,平原、丘陵集中在东部,呈现着明显的三个
层次,整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图片资料补充:展示珠穆朗玛峰海拔、艾丁湖湖底海拔,感受我国地势的高低起伏巨大。
(承转)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具体来说呈三阶阶梯分布。
学生活动二:我国的三级阶梯。
方法导引:读图2.2和图2.9。
问题引领:1.自西向东,我国分为哪三级阶梯?
2.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填到表2.10。
3.说出各级阶梯的大致海拔和阶梯内的地形区名称。
小组讨论回答:
一边播放幻灯片上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一边讲解。
教师小结:我国自西向东分为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
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第
一阶梯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包括:剩下的三个高原和三个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
(承转)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学生活动三:探究地势特征对我国交通、气候、水能分布的影响。
方法导引:阅读图2.11,结合我国地势特征。
问题引领:1.我国河流为什么大多自西向东流;
2.我国湿润气流主要来自东部,能否深入我国内陆;
3.观察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在阶梯交接处有什么利用价值。
4.我国地势特征,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产生什么影响?
小组讨论回答:
一边播放幻灯片上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一边讲解。
课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1 疆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1.1.2 疆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1.1.3 疆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1.2 人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1.3 民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2.1.1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2.2.1 气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2.2.2 气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2.2.3 气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 2.3.1 河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