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23张PPT).pptx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23张PPT).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内聚与外溢——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必修一

一、内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之路

材料一: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哩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内聚之由思考: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一)内聚之由疆域内驱力

经济向心力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动(一)内聚之由材料二:偏重于种植业的中原农区需要从牧区取得牲畜和畜产品,作为其生产和生活的补充。牧区的游牧民族种植业基础薄弱,靠天养畜,牧业的丰歉受生活条件变化影响极大,其富余的畜产品需要向农区输出,其不足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更需要从农区输入,遇到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田广林《契丹货币经济史》边境榷场农产品畜牧品思考: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南抚夷越设三郡都护府、羁縻府州西域都护府和亲北击匈奴筑长城护乌桓校尉册封行省制修长城筑九边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土司制都司卫所都司、册封满蒙联姻册封喇嘛驻藏大臣改土归流土司制(一)内聚之由政治凝聚力羁: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一)内聚之由材料三:封建统治者虽然有着“胡夏之辨”“夷夏之辨”,以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言论,但并不完全排斥外来文化,而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策略,用先进的中原文化来吸引、感召“四夷”。同时,边疆各少数民族并不只是被动地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是以其自身的优势对中原文化产生影响,使得中原文化中有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杨松禄《论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文化包容力夷:少数民族地区;夏:内地

(一)内聚之由多元民族内聚一体地理——疆域内驱力文化——文化包容力政治——政治凝聚力经济——经济向心力

朝代代表性民族主要区域地方机构与官职中央机构与官职主要政策秦汉隋唐元明清匈奴北方夷、越南方河西走廊西域西域各族东北东北各族岭南岭南各族北方西方回纥西藏藏族东北女真西南西南各族西藏藏族青海青海各族西南西南各族【自主学习】中国古代与边疆民族有关的机构与政策典客;典属国大鸿胪礼部;鸿胪寺宣政院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理藩院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土司土司,“改土归流”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乌桓校尉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羁縻性质的都司土司设置机构军事征服和亲联姻移民屯戍羁縻、会盟土司土司改土归流土司改土归流

1.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阶段思考:读图并据材料,分析汉代相比秦代“开展”民族关系的表现?汉代对待周边邻居的关系,不是划境自守,而是开展。——许倬云《万古江河》开拓西北材料:(屯田卒)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郡县制度的推广(二)内聚之治农耕经济的移植边疆和中原地区的共同性不断增强河西四郡

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各边疆民族地区。—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2.隋唐时期: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二)内聚之治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文裁《中华民族几次遭入侵却未中断的秘密》安南都护府因俗而治,实行羁縻府州制度

(二)内聚之治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西南:(和亲/会盟)与吐蕃和亲、会盟。南方:(册封)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太宗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文成公主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西北:开明政策被尊“天可汗”。边疆﹑内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东北:玄宗册封“渤海郡王”

(二)内聚之治结合两幅地图思考: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并立: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吸收: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交融: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3.两宋时期:

(二)内聚之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