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分层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分层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01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3江苏苏州模拟]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不断侵扰王室。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C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周王实际控制诸侯C.王室衰微名存实亡 D.桓王注重睦邻友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的实力严重削弱,土地、人口、兵力都减少,各诸侯国都不再顾忌周王室,才会出现“桓王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的情况,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无法控制诸侯,排除A、B两项;材料主旨不是桓王注重睦邻友好,而是强调王室衰微、名存实亡,排除D项。2.[2024江苏苏州期末]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C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 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解析]根据材料“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坐大,诸侯列国战乱纷争不断,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项正确。3.[2024江苏镇江期末]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商颂》,记述简单,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下游的古河济地;但在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已远超商周千里之地。这可以说明()BA.古史传说具有很高的真实性 B.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历史真相随时间推移而清晰 D.夏朝统治区域范围较大[解析]根据材料“黄河下游的古河济地”“活动范围已远超商周千里之地”可知,与春秋时期相比,在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大禹治水”的传说内容更加丰富,活动范围也更大,这说明周边部族的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B项正确。4.[2024江苏南通期末]史载晋国富商巨贾“以末富之,以本守之”,用经商所得财富“收田宅牛马”,土地买卖市场初具雏形。上述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B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B.私有土地已出现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D.分封制彻底崩溃[解析]根据材料“土地买卖市场初具雏形”可知,春秋时期已有土地买卖现象,且土地买卖市场初具雏形,这反映出当时私有土地已出现,B项正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推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春秋时期的土地买卖现象,没有关于社会阶层流动的信息,排除C项;春秋时期,“分封制彻底崩溃”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5.[2024江苏宿迁期末]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将田地分给耕种者,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公元前645年,晋国承认民众开垦荒地的合法性。这些举措旨在()CA.推动社会转型 B.瓦解井田制度 C.增加赋税收入 D.推行重农抑商[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春秋时期管仲和晋国改革是在公田日渐荒凉、国家税收日趋窘迫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改集体劳作为分散的个体经营,调动农民耕作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增加税收的目的,C项正确;此举客观上可以推动社会转型和瓦解井田制度,但并非其主观目的,排除A、B两项;材料中无“抑商”信息,并且重农抑商确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排除D项。6.[2024江苏苏州十校调研]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举措的是()B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C.“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解析]根据材料“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可知,这是商鞅变法中的“分异令”,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B项正确;“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是什伍连坐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是废井田、开阡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是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7.[2024江苏扬州中学期末]某一思想流派的开创者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下列思想中,属于该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