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课件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魏晋南北朝史 课件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是什么样的朝代?;可以是这个样的;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唐朝仍有人感叹卫玠之死,诗云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也可能是这个样子的;政治方面

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4)影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同时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把持选举操纵政治的工具,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总结: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士族制度

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王、谢)

(1)门阀政治: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2)演变:萌芽(东汉豪强地主)刘秀、形成(曹魏九品中正制)以求得世家大族对曹丕代汉称帝的支持、巩固(西晋)、鼎盛(东晋)王导、渐衰(南朝)、废除(隋唐)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3)形成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4)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总之有钱有权又高傲又不说人话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5)衰落原因:

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

②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

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

④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士族制度。;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

这种“清言”在当时很流行,特别是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更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他们在一起讨论争辩,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由于上流社会的普遍参与,“清谈”成为时尚。

“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又有几种方式。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答。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谓之“主”;提出不同见解和质疑者,谓之“客”。主客互相质疑对答,往返难休,这是“清谈”的主要形式。二是一主多客或一客多主。不过主客双方都以一人为主,其余者可以插言。三是“自为主客”。当别人对问题都无高见可抒时,某人可以就此问题自己设疑,自己解答,以发表他的高超的见解。有一次,大家争论一个问题,最后都穷于词理,当时宰相谢安,“自叙其意,作万余语”,侃侃而谈,见解独特。说完以后,肃然自得,四座没有不佩服的。;二、经济方面

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原因

①北方战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

③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④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⑤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北方农业虽遭到破坏,但总体上还在恢复和发展。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这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