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分班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客观题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将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划分为六个文化区(如下图所示),认为中原文化区是主体,各文化区互相竞争又相互补充。他力图说明()
A.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 B.此时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 D.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六个区的文化各具特色,符合“多元”的特色,五个文化区围绕着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是主体,各文化区互相竞争又相互补充,体现“一体”,C项正确;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但材料未将这些文明同世界其它地区文明进行对比,不是该学者力图说明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国家形态的信息,国家的初始状态需要出现阶级、贫富分化等现象,排除B项;六个文化区没有体现阶级,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一景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列国纷争促进人口大迁徙 B.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的结果
C.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分工 D.临淄经济繁荣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材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经济繁荣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分工,C项正确;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非列国纷争促进人口大迁徙,排除A项;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的根本原因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临淄经济繁荣是表象,排除D项。故选C项。
3.玉玺,皇帝专用,为天命所归和行使权力的最高凭信。秦始皇玉玺在秦亡后入汉,世代传承约四百年,故曰传国玺。十六国时期,前赵、冉魏等政权先后参与争夺并获得传国玺,前燕、后赵等政权甚至伪造传国玺。他们这样做()
A.为开发江南地区经济提供条件 B.目的是宣誓正统,赢得更多支持
C.使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 D.显示了统治者深厚的汉文化修养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传国玺被视作王朝正统的象征,十六国时期的各个政权争夺甚至伪造传国玺,是为了在分裂战乱、政权林立的时期宣誓正统,赢得更多支持,B项正确;北方人口南迁为开发江南地区经济提供条件,排除A项;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排除C项;十六国时期的统治者争夺传国玺,是为了宣誓正统,而非推崇汉族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4.宋太祖说:“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一举措的消极影响是()
A.诱发了灾民起义 B.助长了懒惰的世风
C.加剧了藩镇割据 D.削弱了禁军战斗力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可得出宋太祖认为,在灾年招募饥民为兵可以扩大军队,避免灾民作乱,结合所学,这种做法导致大量老弱和非职业军人进入军队,削弱了军队战斗力,D项正确;招募饥民为兵有利于减少灾民起义,排除A项;只有受灾的饥民才会被招募进军队,因懒惰而贫穷的不在招募之列,对一般民众而言,因饥荒而进入军队也是被迫之举,因此不会明显助长懒惰风气,排除B项;结合所学,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得到根本扭转,排除C项。故选D项。
5.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融合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
D.南宋政治中心在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部分县区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某校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二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