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散步
莫怀戚
第一部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问题: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后我们走了小路,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两个人好像背起了整个世界。
2、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喜欢“我们”中的谁?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第二部分默读课文,知人论文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问题一:找出你自己认为读不懂的地方。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摩托车手和小提琴演奏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短篇小说《孪生中提琴》入选“2010年当代中国文学必威体育精装版作品排行榜”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旧事》《花样年月》。
作品集:《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集》。
《散步》这篇年轻的、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大陆、香港、台湾等各地中学教材,获得无数人的喜欢,它已经成为传奇。
写作契机:
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强化“生命”,“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人类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莫怀戚《二十年后谈散步》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样,
我们在阳光下,
向着那菜花、
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衬托了幸福的心境
铺垫了情节的细节
暗示了深刻的主题
问题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说成是背负着“整个世界”呢?
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我”背的是母亲,母亲代表过去,代表生命的源头;妻子背的是儿子,儿子代表未来,代表生命的延续;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不管是衰老的还是年幼的生命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善待,被珍视。
第三部分聊一聊“语言”
问题:作者说他想写生命,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写生命的?请同学们来观察这样一些句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神奇的“圆形句式”
内容相呼相答
形式相扶相持
思想相辉相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教案17.docx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13.doc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14.docx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15.docx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16.doc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17.docx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19.docx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21.docx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22.docx
- (新教材)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23.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