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设计.docVIP

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①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②悲不任③。

昔有吴起④者,母殁丧不临⑤。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注】①经年:终年,整年。②尔:你。③悲不任:不能承受悲痛。不任,不堪,不能承受。④吴起:战国时名将。他曾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却不回家料理丧事。他的老师曾申(曾参的儿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和他断绝来往。⑤丧不临:即不临丧、不奔丧的意思。古代习俗,父母或尊长过世,子女从外地赶回料理丧事或祭拜,称奔丧。

【赏析】慈乌,一种较小的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作者在诗中以“慈乌”自喻,寄托舐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又运用典故,借吴起、曾参事,从反、正两个方面点明诗歌的情感。

【预习积累】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禁锢(gù) (2)胡诌(zhōu)

(3)篡党(cuàn) (4)枷锁(jiā)

2.多音字

(1)炮eq\b\lc\{(\a\vs4\al\co1(炮制(páo),炮兵(pào),炮干(bāo))) (2)量eq\b\lc\{(\a\vs4\al\co1(衡量(liáng),胆量(liàng)))

二、辨识字形

1.eq\b\lc\{(\a\vs4\al\co1(纯cuì(粹),鞠躬尽cuì(瘁),憔cuì(悴),荟cuì(萃),cuì(淬)火,破suì(碎))) 2.eq\b\lc\{(\a\vs4\al\co1(xiáng(详)细,吉xiáng(祥),徜yáng(徉),yáng(佯)装,打yàng(烊)))

三、积累词语

1.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

2.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3.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四、辨析词义

1.原形原型eq\a\vs4\al([辨一辨])

“原形”有两层意思,一指原来的形状,如“地球最老古树重现原形,类似现代棕榈树”;二指本来面目(含贬义),如“原形毕露”“打回原形”。而“原型”的意思是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例如“李云龙的原型就是湖北红安籍将军王近山”。

2.序言绪言eq\a\vs4\al([辨一辨])

“序言”,现在也叫序文、叙言、叙文、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它是一篇相对独立的文章,隶属于应用文的范畴。“绪言”也叫绪论、导言,是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宗旨和内容等的部分。它隶属于作品本身,不可独立于作品之外。

“序言”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用于文学作品,如《〈呐喊〉自序》,也可用于学术著作,如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序》。而“绪言”只能用于学术著作。有时学术著作可以兼有序言和绪言,序言在前,绪言在后,功用不同,各司其职。

【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2001年退休。《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作品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探寻背景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党内、政府和军队中的全部领导职务。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时期,中央党校也作出规定,研究党的历史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同志的有关指示,二是以实践为检验路线是非的标准。

[速读感知]——总揽全局

根据文本内容填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云一就是云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