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相欢见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一·词人简介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作者介绍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是南渡时期重要的爱国词人。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这首《相见欢》作于靖康之乱的第二年秋天,作者南奔途经金陵时,即是南渡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词中表现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沉痛。它是那个时代国家民族遭受巨大灾难,百姓流离失所,盼望早日收复故地的共同心声。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二·写作背景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写作背景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知识链接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三·品析词句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原词①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③倩(qìng):请人代自己做。④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注释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上片表达方式:写景,描写了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的景象,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表达了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课文研读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原战事纷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故土几时才能收复?唯有请悲风将我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下片表达方式:抒情,抒发的是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课文研读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片“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1)“簪缨”二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簪缨”代指达官贵人,写出了了因中原沦陷,士族南逃之事,抒发了词人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整体感知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片“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整体感知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四·总结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登临金陵西楼所见的破碎山河之景,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主旨归纳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五·课后小练
课后小练1.阅读《相见欢》一词,回答问题。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课后小练(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眀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答案:(1)A解析:(1)“清秋”指秋季,特指深秋。下片有“悲风”一词,“清秋”应理解为“深秋”。A
课后小练(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解析:(2)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从“万里夕阳垂地”可看出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意思,把握所写景物的特征。“万里夕阳垂地”突出大地的宽广,“大江流”突出长江的遥远。
同学们下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