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2寓言二则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故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的启示。
语言运用:能读好对话的语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
感受。
思维能力: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
个性解读。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谐发展。
【课前解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
有趣、寓意深刻,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的好文本。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
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
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用
词准确生动故事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行动非常迅速,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转来转去”“巴望”“天天”表现了种田
人急切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
告”等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
的意思。
3.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运用查
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
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之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出示课件3)
寓言有什么特点呢?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揭示
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出示课件4)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二则》,板书:寓言二则。交流识记“寓”“则”的识
记方法。预设: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出示课件5)
3.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寓言,也叫做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
谁能来读一读这则寓言的题目。(出示课件6)
4.不认识“亡”,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预设:字理识记“亡”。(出示课件7)
5.学习书写“亡、牢”(出示课件8)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寓言故事导入,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寓言的含义有进一步的
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课题识记“寓”“则”,有利分散识字难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9)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边读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出示课件10)
(3)认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1)
(4)用换一换识记“坊”用熟字加偏旁识记“钻,牢”。(出示课件12)
(5)游戏识字。(出示课件13)
(6)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14)
一个养羊人________,街坊______修羊圈,养羊人______听从劝告,第二天,他
__________,这才______,于是赶紧把______堵上,把______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
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他分别是怎样做的?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