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著作简介
(一)写作时间:
两篇著作分别写作于1937年7月、8月。(二)写作目的:
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
(三)著作概述: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鞭辟入里,对实践的指导
又是深入浅出、具体可感。《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著作是第一卷理论性最强、
理论最集中的文章,深入学习运用或将影响人的一生。二、著作摘要
(一)《实践论》摘要。
在《实践论》中,作者在最末做了简单总结性描述,但大部分的观点仍需要在前文中
阅读学习。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2.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是认识的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理性认识:
达到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达到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
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
能离开直接经验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4.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路径和方法。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
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
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5.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
识论。
6.从理论再到实践。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
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
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的继续。
7.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
也是无穷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
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
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
8.总结性描述。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
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
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二)《矛盾论》摘要。
在《矛盾论》中,作者在最后章节对全文做了总结性描述。
1.矛盾即对立统一。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
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
2.矛盾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3.矛盾有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
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相互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
4.区分主要、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
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
5.区分矛盾的斗争性和斗争形式。
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对抗
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三、认识体会
《实践论》、《矛盾论》虽为两篇著作,但却有紧密联系,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是
矛盾及其不同侧面。在此,笔者试着结合所学,把第一卷的内容串联起来,把日常工
作生活联系起来。
(一)方法论的学习运用。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看似容易理解,但实际运用起来却有
相当大的学问,也并非那么容易;总体上,是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
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革命所处的阶段。
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由此决定了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之后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了解我们的朋友和敌人。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性质等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