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笔记(《群书治要》中的得人之道).pdf

第八集笔记(《群书治要》中的得人之道).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书治要中》的得人之道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

为政在于得人。”——《孔子家语》()

“得人”对于治理国家、管理企业都至关重要。

“夫圣人者,不是而出者也,贤能之士,何世无之。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臣出,欲

富国强兵,则富国强兵之人往。求无不得,唱无不和,是以天下之不乏贤也,顾求与不求耳,

何忧天下之无人乎!”。——《傅子》(

有能力的人每个时代都有。舜、周文王、周公、齐桓公等都能获得贤

者。只是看领导者求不求贤者而已。齐宣王与淳于髡的对话,齐宣王独少一爱:贤才)

“凡亡国之君,其朝未尝无致治之臣也,其府未尝无先王之书也,然而不免乎亡者,何

也?其贤不用,其法不行也。苟书法而不行其事,爵贤而不用其道,则法无异于路说,而贤

无异于木主也。”——《中论》(

天下并不是缺少贤臣,事实是即使有了贤臣,也得不到重用,甚至统治者根本

没有想方设法地去求取贤才。

(一)得人之道

1.以善感人

1)高薪所求,未必贤才

“夫善道存乎心,无远而不至也。恶行著乎己,无近而不去也。周公躬行礼义,郊祀后

稷,越裳奉贡而至,麟凤白雉草泽而应。殷纣无道,微子弃骨肉而亡。行善者则百姓悦,行

恶者则子孙怨,是以明者可以致远,否者以失近。”——《新语》(

能否感召到人才,关键在于领导

者自身的修为。如果君主有公心,并且有善、有德,结果就会感召很远地方的人都来投奔、学习)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大学》(

领导者若是一个有

德行的人,那么他所感召的人才,都是德才兼备的人,这些有德行的人,汇聚到一起,众志成城才能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高薪不一定能聘请到贤才。聘请人才关键在于考察人才的德行修养,一味的进行金钱诱惑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钱财来

的人也很可能因为钱财走。

2)求得贤士,须修己德

“有清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禄得;有守节之志者,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臣,必视其

所以为人者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群书治要·三略》()

领导者想要求得贤士须修己德

“举贤之本,莫大乎正身而壹其听。身不正,听不壹,则贤者不至。”——《傅子》(

贤的根本,还是在于修正自己的身心,一心听从圣贤的教诲。

“故人君苟修其道义,昭其德音。慎其威仪,审其教令。刑无颇僻,惠泽播流。百官乐

职,万民得所。则贤者仰之如天地,爱之如亲戚,乐之如埙篪,歆之如兰芳。故其归我也,

犹决壅导滞,注之大壑,何不至之有乎?”——《中论》(

君主若有德行,贤德的人就会想敬仰天地一

样敬仰他,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有德行会感召同类的人相聚。

3)尊贤为大,亲之敬之

“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

也,尊贤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孔子家语》(

为政的首要任务就是获取贤才,获取贤

才就要靠修养自身,修身要依道

文档评论(0)

136****6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