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流派精解修订版.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流派精解

我国历史上的各个中医学术流派,都是历经一段相当长的

时期,在学术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其鲜明的学术观点与主

张,往往由某学术流派成员自己提出,但又为历代医家所公认。

但对某学术流派的命名,则往往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正

因如此,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不尽统一。有以代表性人物命名

的,如河间派、丹溪派;有以学科命名的,如医经派、经方派、

伤寒派;有以观点或学说命名的,如补阴派、温补派、汇通派;

有以地域命名的,如易水派、新安派、绍派伤寒,等等。不统

一反映了多样性,故不必强求一致。

中医学术流派的类别

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学术流派灿若群星。一般认

为,中医学派的真正形成是在金元时代,以刘完素、张从正、

李东垣与朱丹溪为代表的四大家,其依据是清,纪昀在《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出的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

元”。近代中医学者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中说:北“

宋以后,新说渐兴,至金元而大盛。张刘朱李之各创一说,竞

排古方,犹儒家之有程朱陆王。”但也有学者认为,早在春

秋战国时代,由于受当时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的影响,医家在临

床中就有偏重针灸、主用方药和强调切脉的三个流派。任应秋

先生认为,汉代已有医经“”和经方“”学派。〔4〕《汉书•艺文

志》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

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

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

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

平。”

至于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中医学术流派,可谓说法纷纭。

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提出有刘河间学派、李东垣

学派、张景岳学派、薛立斋学派、赵献可学派、李士材学派等;

范行准先生在《中国医学史略》提出有河间学派、易水学派、

东垣学派、丹溪学派、折衷学派、服古学派、叛经学派等;《中

医各家学说》二版教材提出有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四大学

派,四版教材提出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热、汇

通七大医学流派;而《中医各家学说》五、六版教材则提出了

伤寒、河间、易水、丹溪、攻邪、温补、温病七个医学流派。

查阅近几年发表的论述中医学术流派的文献,基本上还是

沿袭五、六版《中医各家学说》教材的说法。仔细分析起来,

这些说法都有其依据,只是没有严格区分学派“”与流派“”。如

丹溪“”学派,其实是河间学派中的一个流派。正如任应秋先生

所说:传刘完素之学的,有两大医家。一为张从正,一“为朱

震亨。……河间之学到了朱震亨又为之一变,而为河间学派之

滋阴论者。”〔4〕

回答者:sbsni|九级|2006-12-2614:40

学派,是指一门学问中由观点、主张相同的众多学者形成的派

别,而不必有具体的组织形式。中医史上影响深远的学派有:

伤寒、河间、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七大学派,形成

中医学术发展的主流。这些学派之间,或学派内部不同派别之

间,由于学术观点、主张不同,展开的学术争鸣蔚为风尚,有

时异常激烈,针锋相对。例如,丹溪学派提出人体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之论,后来温补学派主张阳常不足,“阴本无余”与之

争辨:在温补学派中,薛立斋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而赵献

可则倡言补脾不如补肾“”与之论争。如此等等,各派医家依据

自己的实践提出的不同认识,实际是互相启发、补充与完善的

问题,一般不存在谁是

文档评论(0)

kxg50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