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古诗导练.pdf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古诗导练.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I

卷古诗导练(学生版及教师版)

学生版

【导读】

材料选用北宋林逋的七律《湖上晚归》,写诗人秋日傍晚乘舟归家所见,于

景物描写中见出诗人的恬淡心情。

林逋的这首七律抒写流畅,写景如画,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开篇先

点明湖上归家的主题,后面便围绕其逐步展开。作者由远及近地描写,动

静结合、交替变化。“翠羽红蕖”,颜色鲜明;“鸡犬林萝”,有声有色。

诗人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虽然生活条件艰难,但是他却没有丝毫怨

言,也并非沽名钓誉,而是非常享受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值得后世称颂!

世人不懂林逋的情趣,等到其离世后,宋仁宗赐谥其和靖先生,也算是对

他的一种尊重之意。

第16题要求考生思考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观点是如

何在诗中得到印证的,引导考生领悟古典诗词的隽永魅力。

【原题呈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

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

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

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

鸡犬林萝隐隐声。

第1页共9页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

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

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

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

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

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挖空训练】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

望()中浑()恐()是蓬瀛(蓬莱和瀛洲。其中,蓬莱指

仙人所居之处,瀛洲为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桥横()水木(水边的树木)已秋色,

寺倚()云峰正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

翠羽()湿飞如见避(),

红蕖(已经开放的红荷花,古代称法)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鸡犬林萝(林中的藤蔓)隐隐()声。

【真题训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

第2页共9页

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

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

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

文档评论(0)

180****94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