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上海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卷
1.1519一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环球航行能证实()
A“”
.地球是一个球体
B“”
.天圆地方
C“”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此次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1C
【答案】.
2B
.
3.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后,晓红兴奋地给在美国的姑妈打电话送去新年问候,当她向
“”“”
姑妈问候新年好时,姑妈却回答除夕好。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两地习俗不同B.两地季节不同C.两地存在时差
C
【答案】
【解析】
【详解】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
相同纬度的地区东边的地点早一刻看到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的早晚出现了差
别,即时间差异。由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时间差,中国时间较早,美国时间较晚,中国
CA
已经进入新年了,美国时间还处在除夕,正确。跟习俗无关,错误。两地都是北半
BC
球,季节相同,错误。故选。
4.在一间暗室里,将一盏电灯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固定放置一个地球仪代
表地球,然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正确的做法是()
A.平视地球仪,自左向右拨动球体
B.从北极上方向下俯视,顺时针旋转球体
C.手托底座任意拨动球体
5.演示地球自转时,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图中ABC三点中的()
AABBCC
.点.点.点
6.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
4A
【答案】.
5A
.
6.C
【解析】
【分析】
4AC
.在侧视情况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也就是自左向右,正确,错误。从北极
BA
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南极上空向下看为顺时针,错误。故本题选。
5AABC
.地球自西向东运动,最先消失的为,正确。点后消失,点最后消失,故本题选
A。
6.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地球仪上面的能够被照射的地方不断变化,明暗交替,模拟的是地
C
球昼夜变化,正确。四季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直射点的变化,图示地区并没有出现直射点
A
的南北移动,所以并没有四季变化,错误。五带的形成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影响,其范围
BC
的变化是受黄赤交角的影响,错误。故本题选。
【点睛】
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现象、产生时差、使地表沿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地
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四季更替、五带。
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专升本语文试卷.pdf
-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卷和答案.pdf
-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报告.pdf
- 变电站建设施工安全办法及应急方案.pdf
- 中考化学表格型计算题练习(附解析).pdf
- 2023年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采油工》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12.pdf
- 制造业项目商业计划书.pdf
- 2023年医疗年度总结6篇.pdf
- 护理员工作守则.pdf
- 2020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管理》精选习题: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制度含答案.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