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疗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施灸禁忌1.颜面部,五官部、乳头、有大血管等处、关节活动部位,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2.普通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马上停顿施灸,及时处理。3.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中医艾灸疗法55/84艾灸去病反应1、艾灸后经常会有疾病加重反应,这是正邪交战正常现象2、失眠:艾灸后经常会有失眠症状,假如出现首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个反应,此时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3、艾灸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肝有隐患或你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通窜功效。4、艾灸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一个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5、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现象,此时多认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反应。假如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6.艾灸后皮肤表面会有汗液渗出,表明体内寒湿外排。7、艾灸期间:少食辛辣油腻,刺激。依据每个人体质不一样,表现也大有不一样,此时应多加观察。中医艾灸疗法56/84艾灸治疗常见病取穴处方中医艾灸疗法57/84

(一)感冒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烧、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治则:疏风解表散寒。惯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操作步骤: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中医艾灸疗法58/843、悬灸法:将点燃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治愈。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尤其提醒: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中医艾灸疗法59/84中医艾灸疗法23/84治疗因感寒而致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中医艾灸疗法24/84(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cm薄片,普通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轻易起泡,若不使起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迟缓移动蒜片。中医艾灸疗法25/84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另外,还有一个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铺敷蒜泥一层铺灸法(长蛇灸),民间用于治疗虚劳、顽痹等证。中医艾灸疗法26/84中医艾灸疗法27/84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及初起肿疡(未溃疮疖、乳痈)及虫、蛇、蝎、蜂蜇咬伤等病证。清热解毒、杀虫中医艾灸疗法28/84(3)隔盐灸用纯净干燥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普通灸5~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临床惯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中医艾灸疗法29/84中医艾灸疗法30/84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回阳、救逆、固脱中医艾灸疗法31/84(4)隔附子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药饼制法,是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油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附子饼。因为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作用。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阳萎、早泄、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病证。中医艾灸疗法32/84(5)隔胡椒饼灸以白胡椒末适量,加面粉和水制成厚约0.5cm,直径2cm圆饼,使中央呈凹陷形,置适量药末(如丁香、麝香、肉桂等)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次灸5~7壮,以觉温热舒适为度。胡椒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之功。主要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面部麻木等症。中医艾灸疗法33/84(6)隔豆豉饼灸用淡豆豉末加黄酒调和,制成与施灸部位大小适宜饼,厚约0.6cm,软硬适中,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灸之,勿使皮破,天天灸1次,以愈为度。豆豉味苦性寒,功效解表发汗,除烦。此法可用于

文档评论(0)

juan13882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