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规则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与政策.docx

世贸规则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与政策.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世贸规则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与政策

?

??

?

?

?

?

?

?

?

???

?

?

?

?

?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政策调整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接着主要从区域结构、商品和国内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最后分析中国在新一轮世贸农业谈判中的主要农业政策目标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入世承诺及其履行情况

在市场准入承诺方面,中国对所有商品都实行关税削减制度,而对某些特殊商品则实行关税配额制度。在2004年过渡时期结束时,削减表中所列的977项农产品的算术平均关税税率由入世前的21.2%降至15%。由于中国实际进口商品主要是那些具有较低关税税率的商品,包括关税配额中具有极低配额税率的商品,因此,加权平均关税大大低于15%的简单平均关税。例如,在世贸关税配额机制下的谷类、棉花和羊毛的进口占总进口值的25%,但是关税仅为1%;同样,大豆的进口值也占到了总进口值的25%,而关税则仅为3%。按照实际进口量和进口值来计算,中国2004年农产品进口实际(加权)平均关税低于8%。

关税配额机制主要针对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糖和羊毛。这里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首先,无论以何种方式计算,关税配额总量都是巨大的。若以贸易量计算,中国的小麦和玉米的关税配额数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0%,水稻和棉花占将近20%,水稻和羊毛约占25%。同过去的进口相比,所有产品的关税配额量都比基准期(1996~1998年)的实际进口量增加了几倍。例如,玉米的关税配额量比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总进口量都大;棉花的关税配额量超过了以往的最高水平;糖的配额量是历史进口总和的两倍之多,水稻配额量超过500万吨,比韩国的水稻总产量都要多。其次,中国农产品关税配额的税率极低,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的税率仅为1%,这意味着进口配额几乎相当于免税。这些产品的巨大的关税配额量与几乎为零的关税保护相结合,使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得以密切整合。这也意味着这些商品的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是高度相关的。

国内支持是谈判中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在谈判过程中关于微量允许水平的争论的象征意义大于其实际意义。根据《农业协定》的规则和计算方法,由于2004年之前中国征收8.4%的农业特产税,农业部门的实际国内支持水平事实上远低于零。从2004年起,中国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减免农业特产税。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政府把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提到了发展日程的首要位置,对农业和农村部门的财政支持也在增加;然而,支持范围远远小于公众所认为的、媒体报道所建议的范围。最近,政府采取了三种补贴形式:对粮食生产者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总补贴额分别仅为132亿元人民币(合16.5亿美元)、37亿元人民币(合4.6亿美元)和3亿元人民币(合0.4亿美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6%,远远低于8.5%的微量允许标准。

二农产品贸易:总体发展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沿着大家所预计的轨迹实现了大幅发展。进出口都呈上升态势,但是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这使得中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根据世贸定义(不包括渔业)和国内定义(包括渔业),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详见表1。

在土地密集型产品(包括谷类、大豆、棉花、食用油和糖)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净进口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为蔬菜和畜产品)方面,中国目前是净出口国;在畜产品方面,中国既是进口国也是出口国。主要出口畜产品为家禽和猪肉,同时进口的最大部分为工业原料,包括羊毛、动物皮和皮革。

表1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

近年来,农产品进口的激增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根据入世承诺国内市场对外高度开放,由于低关税率和大量的关税配额数量,进口壁垒被大大降低。第二个原因是出口国的高额补贴。这些补贴相当大地降低了世界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尤其表现在美国大豆和棉花的出口上。第三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市场需求方面。尽管国内生产一直在发展,可仍然难以适应需求的快速增长,例如对大豆和棉花的需求。大豆进口的飞速增长也是上述三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农产品贸易的这种发展使得中国关税配额的完成率非常之高。实际上,关税配额似乎并没有对进口带来实质性的限制,棉花的案例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过去两年,中国棉花的进口是关税配额数量的两倍。小麦和羊毛在不远的将来也可能呈现相同的趋势。

三农产品贸易:贸易伙伴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在于其截然不同的区域模式:大部分出口流向邻国和邻近地区(见表2),而主要的进口商品则来自于较远的地区(见表3),如北美、南美和大洋洲。这种区域性贸易模式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向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和水果;而从土地富饶的国家进口的却主要是土地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木槿流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