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docx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组。超声乳化组行超声乳化术治疗;小切口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住院天数和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角膜水肿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但其他并发症如后囊混浊、晶体面色素沉着、纤维素性渗出膜等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优于术前,但术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超声乳化一样有效,可促进视力恢复,改善角膜散光值,住院时间短,但其更有利于减少角膜水肿发生,是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老年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

白内障为临床常见老年疾病,在5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发,表现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出现晶体混浊,是导致老年人失明重要诱因。目前,临床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其中较为常用的有超声乳化以及近年来流行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但不同术式在疗效方面和安全性方面各有差异[1]。本研究探讨了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组。

32例超声乳化组患者中:年龄最低61岁,最高78岁,平均年龄为70.24±2.62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IV级核、V级核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10例。病程平均为0.24±0.07年。

33例小切口组患者中:年龄最低63岁,最高79岁,平均年龄为70.18±2.92岁。男性19例,女性14例。IV级核、V级核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11例。病程平均为0.27±0.04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资料如上,经检验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方法

超声乳化组行超声乳化术治疗,表面麻醉后用开睑器开睑,选择11点处作为手术入路,作长度3毫米左右切口,往前房注入黏弹剂,对患者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以超声乳化仪将晶状体吸除,注吸皮质,再向前房和囊袋注入黏弹剂,在囊袋内置入人工晶体,调整位置,清除前房黏弹剂,从切口注入平衡盐溶液,促使前房深度恢复,检查切口。手术完成后,术眼以复方妥布霉素眼膏进行包扎。

小切口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前用500ml林格平衡液对术眼结膜囊进行冲洗,以复方托皮卡胺眼液散瞳,行表面麻醉后,用开睑器开睑,剪开上方球结膜,行电凝止血。在巩膜上方作巩膜隧道切口,长度5.5毫米左右,以手术刀对透明角膜进行穿刺,以进入前房,放出房水,注入黏弹剂,进行撕囊或截囊,行水分离和水分层,将晶状体核上部抬起,用注水圈套器将晶状体核取出,抽吸晶状体残余皮质,在前房和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调整好位置,用注射器将残余黏弹剂吸出,并检查切口水密状态,术后,术眼以复方妥布霉素眼膏进行包扎[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住院天数和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处理,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优于术前,但术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比较

组别

时期

视力恢复

角膜散光值

小切口组

术前

0.31±0.12

1.34±0.92

术后

0.71±0.13#

0.91±0.19#

超声乳化组

术前

0.32±0.12

1.35±0.91

术后

0.73±0.13#

0.92±0.18#

注:与术前相比较,#表示P<0.05

表2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组别

住院天数(d)

小切口组

4.52±1.92

超声乳化组

6.26±2.57

t值

8.124

P值

0.000

2.2两组患者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率比较

小切口组角膜水肿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但其他并发症如后囊混浊、晶体面色素沉着、纤维素性渗出膜等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率比较

组别

角膜水肿

后囊混浊

晶体面色素沉着

纤维素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1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