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

2024年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一、药物与药物命名

〔一〕药物来源与分类

药物重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

〔二〕药物的构造与命名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通用名也称為国际非专利药物名称〔INN〕。

二、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1、制剂与剂型的概念

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防止的需要而制备的不一样給药形式,称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原则的详细品种,简称制剂。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魚肝油胶丸等。

2、剂型的分类

分类方式

详细剂型

形态学

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給药途径

1、胃肠道給药剂型: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2、非经胃肠道給药剂型:注射、皮肤、口腔、鼻腔、肺部、眼部、直肠、阴道和尿道。

分散系统

真溶液、乳剂、混悬液、气体分散、固体分散、微粒

制法

不常用,如浸出、无菌

作用時间

速释、一般和缓控释

3、药用辅料

药用辅料的作用: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调整药物作用、增長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药用辅料的分类

分类方式

详细辅料

来源

天然物质、半合成物质和全合成物质

作用用途

60余种,如溶剂、助溶剂、崩解剂、润滑剂等

給药途径

口服用、注射用、黏膜用、经皮或局部給药用、经鼻或口腔吸入給药用和眼部給药用等

〔二〕药物稳定性及药物有效期

1、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

稳定性变化

详细变化方式

化学

水解、氧化、复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

物理

颗粒結块、結晶生長,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变化

生物

药物的酶败分解变质

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原因

影响原因

详细内容

处方原因

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外表活性剂、基质或赋形剂

外界原因

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3、药物制剂稳定化措施:控制温度、调整pH、变化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参与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改良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参与枯燥剂及改善包装。

4、药物有效期: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時间,称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互相作用

1、配伍变化的类型

配伍变化

详细变化方式

物理

溶解度变化;吸湿、潮解、液化与結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变化

化学

浑浊或沉淀;变色;产气;爆炸;产生有毒物质;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药理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增長毒副作用

2、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注射剂配伍变化的重要原因:溶剂构成变化、PH值变化、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响、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次序、反响時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四〕药物的包装与贮存

药物包装的分类

分类方式

详细包装形式

使用方式

I、Ⅱ、Ⅲ三类

形状

容器、片材、袋、塞、盖

材料

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及上述成分的组合

三、药学专业知识

1、药物化学专业知识:重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构造特性、与此相联络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

2、药剂学专业知识:重要研究主线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的内容。

3、药理学专业知识:重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4、药物分析学专业知识:重要研究化学药物的构造确认、质量研究与稳定性评价,药物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与原则制定,体内药物的检测措施研究与浓度监测及数据评价。

第2章药物的构造与药物作用

一、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一〕药物的溶解度、分派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吸取、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一再分派实現的,因此规定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一样组合将药物分為四类:

分类

体内吸取决定原因

代表药

第Ⅰ类

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

胃排空速率

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尔硫〔艹卓〕

第Ⅱ类

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

溶解速率

双氯芬酸、卡馬西平、吡罗昔康

第Ⅲ类

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

渗透效率

雷尼替丁、纳多洛尔、阿替洛尔

第Ⅳ类

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

难吸取

特非那定、酮洛芬、呋塞米

水溶解性——水溶性;渗透性——脂溶性;哪个原因低它就是限速的原因,体内吸取就取决于该原因。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酸酸碱碱促吸取,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