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

?

邬林珍

教學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与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特点与命运。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法:讲授法、导学法

学法:自主思考与分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项羽短暂而辉煌一生的回顾。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垓下东城乌江

2.请同学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垓下之围被困东城东城溃围乌江自刎

3.所以根据主要事件的地点不同,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三、鉴赏课文

1.学生诵读第1段

A.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性事件?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B.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时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有,项羽听到楚歌后,“大惊”,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C.听到四面楚歌,项羽“大惊”之后,做了哪些动作,请大家找出这几个动词

惊起饮歌泣

D.这5个动词中,此时最能表现项羽复杂心境的动词是哪一个?为什么?

“泣”,极其传神地表现了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西楚霸王。男儿中的男儿。崛起吴中,有拔山扛鼎之勇,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征战八年,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心情是何等复杂。“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

E.看到楚军的灵魂人物,主帅项羽潸然泪下,忠心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左右侍从们也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里的“莫能”是不是“不敢”的意思,写随从的哭,有什么作用?

莫能,此处是不能,不忍心的意思,随从将士同情项羽,不忍心看他哭泣,衬托出一个英雄末路的悲惨处境。

F..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样的情绪?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感?

悲凉和无奈的情绪。多情善感。

2.全班齐读第2段

A.这一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阴陵失道被困东城

B.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后,怎么又会被困东城?

项羽垓下突围成功后,一路逃亡,度过了淮水,在阴陵被农夫欺骗,误入沼泽中,结果被汉军追上,项羽只好带兵逃到东城县。

C.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从中说明了什么?

农夫把项羽引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残暴,丧失人心的结果。农夫欺骗成功,也和项羽的性格有关。他从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欺骗他,性格直率、粗犷、轻信。轻信让他再一次陷入困境。

D.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面对死亡,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

E.项羽愿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紧紧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充分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

F.这里能不能将“愿为诸君快战”改为“愿为诸君“决战”?请说明理由。

不能,“快战”是痛快地战斗,而“决战”是双方一决胜负的大战,带有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痛快和满足将荡然无存。

G从快战上可以看出,项羽对自己的“勇猛无敌”也很满足,就这样一个勇猛无敌的霸王,却处处被追杀?项羽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他有没有客观反省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没有客观地分析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地归咎于天命,表现了羽极端的自负。

展现他刚愎自用、缺少自我反省精神的弱点,“他一再强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是在狡辩,认输而不服气,无法面对楚军即将覆灭的现状。

3.男生诵读第3段

A这一段一共写了哪几次行动?请同学们在原文中勾画出来。

第一次: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靡”“遂斩汉一将”——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那个点气势。特别是“遂”写出了项羽斩将轻而易举。

第二次: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通过对比,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夸张,一个“叱“字就突出了项羽的威猛。

第三次:项羽斩一汉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损失了两名骑兵——通过对比,渲染了项羽骁勇善战,所向无敌,豪气干云。

B.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二十八骑对战数千追兵,在如此情况下,项羽每次战斗都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没有丝毫兵败的绝望,确实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信地问部下战果如何。这一询问又再次表现了极端的自负。

本段正面描写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同时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