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关于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
?
??
?
?
?
?
?
?
?
???
?
?
?
?
?
【摘要】现代临床上常以手术的方法作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但在中国古代,主要采用的是外治法、中药以及按摩护理等措施进行配合治疗。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逐渐多样化,而中医在该方面的作用仍然具有独特魅力。本文主要对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相关进展进行了以下综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中医;研究进展
前言
股骨头下到股骨颈的基底部位所发生的骨折便称为股骨颈骨折。其中,该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发展进程,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3]。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治疗效果,必须对其相关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在中医治疗方面,更需要医学研究者们不断地进行探究、归纳、总结,以便能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医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上的相关知识。
一、股骨颈骨折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分类
(1)病因:中医认为,股骨颈骨折属于“损伤”范畴。其中,损伤是指人体受到了外部因素的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古医书《内经》中就有记载,因损伤而致病的因素主要包括了“举重用力、击仆、坠堕、五劳所伤”等[4-6];另有医家认为损伤致病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种,其中,外因是指外界对人体造成一系列反应的因素,可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组织结构造成异常,并引发损伤。另外,由于老年人的骨质较健康青年人而言相对脆弱,且骨质容易疏松,进而在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时,极容易发生骨折。同时,人体在受伤后,其机体内的脏腑筋骨、气血经络等均会受损,特别是久病体虚的老年患者,更容易被六淫之邪趁虚而入。因此,六淫之邪也算是外因之一。内因主要指的是人体内部对伤病的发生与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其中,患者的体制与年龄等均属于内因,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7-8]。
(2)病机:中医认为,股骨颈骨折主要的病机是肝肾不足、胫骨衰弱以及气血体恤等。其中,肝主筋藏血,如肝肾不择,则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淤血,并造成经脉阻滞,使气血化生,进而容易使股骨头因缺血而坏死[9-11]。
(3)分类:中医理论并没有对股骨颈骨折的具体分类进行归纳,通常采用的是现代医学的相关分类方法。其中,按照X线片骨折线的倾斜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内收型与外展型;按照骨折部位的分类可分为基地型、经颈型、头颈型、头下型;按照骨折移位的程度可分为I型、II型、III型、IV型。
三、中医对股骨颈骨折的多样化治疗方式
(1)外治法:指导患者仰卧,并将其两侧髂嵴固定住,术者用肘弯将患肢、窝部等套住,另一只手则将患肢的踝部握住,使之呈屈髋屈膝状,并顺势进行拔伸牵引;远端牵下,行伸髋直至135度左右,同时,内旋患肢,适当外展然后伸直;如骨折的远端仍然有后移的现象,可让助手将其骨盆固定住,另一个助手则对患肢进行牵引外旋,术者再用宽布带套至颈部上,然后绕过患者的大腿根部,再挺腰伸颈,从而纠正后移[12-13]。如骨折仍然有向前成角的现象,则应维持牵引,并将手扣于患者的粗隆后侧,然后向前端提;另一手则后压患者的股骨颈,并让助手将患肢内旋即可。
(2)骨牵引复位:采用胫骨结节牵引的方法,其中,牵引的重量应为4-8kg左右,牵引的方向则应和股骨头发生移位的方向相同。3日后给予其行x线检查,如骨端已经牵下,则应改用内旋外展位牵引的方法,从而纠正扣紧断端、向前成角;如未复位,则及时对牵引的角度与重量进行调整,确保在1周内顺利完成复位。
(3)利用牵引台进行快速牵引复位:指导患者平躺于骨折牵引台上,将骨盆固定住,并使双足固定在足托上,使其双侧下肢伸直;随后对称外展30度左右,X线下观察患肢牵引的情况;同时,对患肢进行牵引,促使双侧下肢内旋20度左右,随后内收患肢直至中立位,并对大粗隆进行叩击,嵌紧断端[14]。
(4)内治法:按照骨折后的初期、中期以及后期进行中药治疗,具体如:①初期:如患者肿痛较重、气滞血瘀,则主张消肿止痛及活血化瘀的原则;并以桃红四物汤加味治之;加味: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有止痛功效的药物,如川芎、延胡索等[15-16]。②中期:如患者肿痛减轻,但筋骨尚未坚实,则主张肿痛减轻、和营生新的原则;并以接骨活血汤或和营止痛汤加减治之;加味: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有补益气血功效的药物,如熟地黄、当归、何首乌、黄芪等,或可增加有接骨生筋功效的药物,如续断、骨碎补、补骨脂等。③后期:如患者正气虚衰且身体虚弱,则主张补气养血、推筋生长的原则;并以当归补血汤治之;同时重用黄芪,以防滋腻;或服用归脾丸、补中益气汤,促进患者气血生化;也可服用生血补髓汤或壮筋养血汤等,促进患者肝肾功能及筋骨功能的恢复。
三、中医的食疗、情志、疼痛以及预防
下肢静脉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