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技术睡在实验室.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不让技术睡在实验室

?

?

李章颖

加班已成为武汉工程大学陶瓷膜科研团队10多位教授的常态,加班地点除了学校实验室外,还有公司厂房。

原因在于,这些老师还有另一重身份: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

今年初,陶瓷膜科研团队8项专利,作价2128万元入股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学校依照相关规定,将90%收益以50.4%的股份形式分配给了研发团队。

“产品在试产阶段就已供不应求了,订单量500万元左右。预计今年12月,整个产品线便能达成量产。”团队负责人之一、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季家友对《支点》记者说。

打破国外垄断

季家友团队的碳化硅陶瓷实验装置,看上去是一个灰色圆柱体。

这样的装置有什么效用呢?

季家友将这一装置比作“筛子”,可以截留水中的颗粒物,如墨水流经实验装置就可以变成清水。

经特殊工艺高温烧制而成的“筛子”,能让过滤网在高腐蚀性、易沉积等环境下,有效过滤掉有害物质。

在此前的公开展示中,曾有人将浑浊的杨梅酒倒入碳化硅陶瓷制成的实验装置,几分钟后,酒竟变得通体清亮,据说口感也更加甘冽醇厚。

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原料液或含尘空气在压力作用下,在膜管内高速流动,继而纯净的空气或液体从膜中流出,颗粒物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纯化、浓缩效果。

这一性能不仅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烟气,还能应用在食品、饮料、制药、化工、采矿等领域。

如此“神奇”的碳化硅陶瓷膜,技术实现并不容易。就在几年前,这一产品还被国外所垄断。

2013年,武汉工程大学一名校友,从国外带回了一块碳化硅陶瓷膜产品。

当时的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在碳化硅陶瓷材料方面有一定专业积累,这一块小小的产品引起了师生们的注意。

“我们为什么要让技术躺在实验室睡大觉?如果技术转化成功,那就有望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季家友说。

学院几名教授、副教授一拍即合:组建团队研发完善碳化硅陶瓷膜技术,转化为产品。

回忆起从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历程,季家友十分感慨,那是段艰难曲折、挫败感与成就感并存的时光。

团队主要成员都是教授、副教授,他们平时既要在学校上课,又要在实验室参与研发,假期也都被“充公”,几乎废寝忘食。

但技术实现并不容易,比如硅化陶瓷膜中的这些“筛孔”,肉眼根本看不见。

“直径从0.04微米到3微米都有。”季家友说,0.04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之间。

这就需要分析孔的分布、烧制温度等,每个环节都要无数试验。

研发过程总是伴随着失败与反复,重复实验、设备故障、意见不合都是家常便饭,发现问题调整思路,再发现问题再调整思路,每前进一小步都十分不易。

“从最初手掌大的小片到最终的成品,整个陶瓷膜科研团队用了将近4年时间,参与项目的研究生现在都毕业了。”季家友告诉《支点》记者,目前团队正在研发更小内径的碳化硅陶瓷膜,可以达到纳米(0.001微米)级别。

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6年,碳化硅陶瓷膜项目通过了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专家评审,并作为首批项目入驻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获得该研究院50万元孵化资金。

对团队成员们来说,这仅是第一步。

今年初,季家友团队的碳化硅陶瓷膜技术被鄂州市昌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昌达公司)看中,并邀请研发团队共同组建全新的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这项技术的产业化。

其中,昌达公司出资1600万元,季家友研发团队专利作价2128万元,入了技术股。

但是,1600万元的现金并不足够公司的运行。在此状况下,研发团队把专利质押给昌达公司,昌达公司再出资把团队持有的2128万元技术股变现。

如此一来,新公司就有了近3800万元的启动资金。

但是,这项技术是省属高校的团队研发出来的,那么,凭专利变现的2128万元,团队又可以支配多少用于产业化呢?

在以往的思维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仍被当作一般性国有资产管理,其处置权、定价权、分配权掌握在管理部门,需要层层审批,手续繁琐。

但幸运的是,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逐步明朗。

2014年初,湖北省政府出台《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其中规定,“高校、院所研发团队在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收益,其所得不得低于70%,最高可达99%”,开全国先河。

根据近年来湖北先后推出“科技十条”“新九条”等政策规定,省属院校、科研机构以作价投资实施转化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其研发团队可以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取得。

而在季家友团队的碳化硅陶瓷膜项目里,武汉工程大学将专利入股2128万元的90%奖励给研发团队。

最终,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由昌达公司、武汉工程大学、季家友研发团队三方共同持股,季家友团队持股比例50.4%,属控股方。

科研团队当股东

对于三方持股、团队控股的结果,季家友表示:“大家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