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创设现实情境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相整合
?
?
摘要:以《植树问题》为例,采取“一课两上”的不同教学方式,倡导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轻松、愉悦、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又喜欢的问题情境,采用项目化教学及尝试教学策略,适当地加以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情境;信息技术;项目学习;尝试教学
不管是曾经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还是现在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授数学,多年的小学数学课堂经历,让我们积累了很多感悟和思考,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别有什么优缺点?又适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面对具体的实际情况,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实现最优化教学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不断反思。为此,我们倡导因材施教,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要考虑教师的不同风格、特点,力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下面我们以《植树问题》为例,采取“一课两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思考、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案例1】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式”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居民小区要在楼前三块草坪的一侧种小树,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帮助设计植树方案。学生可在三种不同情况的塑料泡沫板上插植小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记录每种不同情况下不同的数学规律,再共同讨论交流,从而领悟所学的知识点。
【案例2】加以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
对于上述《植树问题》,我们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三种不同的情况,启发学生去思考不同情况下该如何去植树。此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容量庞大的特点,向学生呈现他们日常生活中其他熟悉的、类似的场景,比如计算“爬楼梯的台阶数”、计算“国庆节阅兵式队列的长度”等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强化记忆知识点,并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
从上述对于《植树问题》“一课两上”的尝试,让我们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有了一些启发:
一、创设现实情境,明确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生动的教学语言、精密的教学设计、巧妙的教学安排、丰富的教学管理等无不闪烁着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光辉,同样,现实的教学情境创设也是教学艺术性的具体体现。而要想创设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学生的现实情境,必须抓住问题。只有明确了研究的问题所在,让学生带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才能产生研究的欲望与动力。
情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和问题性等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有许多方法,比如用已学的知识引出问题情境,“温故而知新”,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复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印象,这既有利于新旧知识的銜接,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时感到不那么突兀,又能启发学生从已学知识的角度来思考新的问题。还可以构思有趣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他们的大脑,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吸收消化新知识。也可以设置疑问来创设情境,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愤”、“悱”的情境,多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树立良好学风,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叫“中国和丹麦的数学课堂”,当时教授的都是扇形及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在中国的课堂上采用的就是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从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扇形用品入手,引出扇形及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着,学生在椅子上规规矩矩地坐着,整个课堂看起来很规矩但缺乏活力。而与之恰恰相反,在丹麦教师的课堂上,没有课桌椅,学生几人一个小组,用能想到的方式比如身体、手脚等在地上躺着、坐着摆放出扇形;虽然语言不通,老师上课旁边还需要一个随身的中国翻译,但丝毫不影响学生们的热情,整堂课充满了笑声,课后对学生采访,普遍觉得“十分有趣,学的知识印象很深”。在上述丹麦教师的课堂上,采用的就是所谓的“探究学习”的方式,而这种探究式学习远比教师填鸭式教学、直接灌输要有效得多,学生也能从中体验到知识获取的快乐、会享受其中的过程。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不要害怕浪费时间,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时间、机会和空间,这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