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潮汕英歌舞英国“炸街”爆火普宁南山英歌队在伯灵顿拱廊亮相,大年初二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主舞台正式表演,拉开“四海同春”新春庆典的序幕。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名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个吉祥物分别叫“琮琮”“宸宸”“莲莲”。火炬名为“薪火”,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造型由下而上“生长”,整体轮廓曲线如手握薪柴,以玉琮为表征,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喻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P8学习聚焦:中华文化在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印度佛教彻底演化为中国佛教,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并在7、8世纪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8,总结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两汉之际开始传入魏晋南北朝日趋兴盛,渐趋本土化隋唐完成本土化宋明融合知识拓展:1.公元前6世纪左右,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佛教;2.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传播方式:翻译佛经。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便是第二次。——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佛教中国化1.过程

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画工图佛像……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魏书》洛阳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中国化1.过程

魏晋南北朝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根据材料思考: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材料1: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长期的战乱又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和获得精神安慰,也有意识地提倡。——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2: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①天灾人祸,社会动乱②佛教教义给苦难人民以精神慰藉③统治阶级扶持(一)佛教中国化1.过程

【知识拓展】“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事件的合称。【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灭佛”?史料一:萧梁时沙门僧强起义:“众至三万,攻陷北徐州”——《梁书·陈庆之传》史料二:“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北周]《谏周高祖沙汰僧表》史料三:“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唐]韩愈《谏迎佛骨表》政治角度:寺院封建割据势力,佛教神权与君权冲突。经济角度:寺院地主经济的扩张侵蚀政府财政收入。文化角度:华夷之分,“出世”等教义与中国本土儒学伦理相冲突。

魏晋南北朝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疏》道教五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儒家佛教鸠摩罗什(344-413)东晋十六国后秦国师,出身天竺望族,名闻西域诸国,被前秦、后秦挟持至凉州、长安弘法。翻译《金刚经》、《法华经》等文精义明。一、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中国化1.过程

1996年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寺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印度犍陀罗佛像思考:佛教如何通过本土化成为中国主要文化之一?民间传播:形象上:淡化异域色彩,走向汉化服饰上:注重礼仪统治角度:神化君权的合法性,利用佛教理念麻痹民众,维护社会稳定。史料一:是故悦释迦之风者,辄先奉亲而敬君;变俗投簪者,必待命而顺动。若君亲有疑,则退求其志,以俟同悟。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高僧慧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