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宫颈细胞学的发展简史和技术进展--第1页
宫颈细胞学的发展简史和技术进展
孙耘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100021北京
现代细胞学之父,希腊医生Papanicolaou(巴氏)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起在美国通过观察豚鼠阴道脱落细胞的形态特点研究其生殖生理的周
期性改变。后来,在妇产科医生的协助下,他把这项研究应用到人类,
观察人类的阴道脱落细胞学,并通过细胞的形态特点了解女性激素的水
平和影响。在对大量人群阴道脱落细胞的观察和研究中,巴氏注意到一
些形态异常的细胞,并进一步发现这些异常细胞来源于子宫颈癌患者。
1941年他把这一成果发表于美国妇产科学杂志,首次阐述了阴道细胞
1
学涂片对诊断子宫颈癌的价值。巴氏的发现拓展了阴道(宫颈)脱落
细胞学的应用领域,开创了宫颈细胞学、乃至整个现代诊断细胞学的新
时代。
巴氏对阴道脱落细胞学的形态学改变采用五级分类,即未见癌细胞,轻
度核异质细胞(dyskaryosis),重度核异质细胞,可疑癌细胞,可见
癌细胞。在巴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宫颈癌
和癌前病变的细胞病理学基础的认识不断深入,宫颈细胞学的诊断术
语、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五十年代Reagan和Ng提出了宫颈上皮
不典型增生(Dysplasia)的概念,用“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宫颈细胞学的发展简史和技术进展--第1页
宫颈细胞学的发展简史和技术进展--第2页
及“原位癌”四级分类作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前病变的组织学分级。这
些诊断术语又被用到宫颈细胞学的诊断中,用以代替巴氏分级中含义比
较模糊的“核异质”和“可疑癌细胞”的概念。六十年代后期,Richart
提出了“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m,
CIN)的概念,认为子宫颈癌前病变是一系列连续的、渐进的、发生于
宫颈鳞状上皮内的瘤变过程。CIN分为1、2、3级,分别相对应于轻、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CIN3则还包括了原位癌。CIN的诊断术语也被
细胞学报告所采用。过去有些组织病理学教科书说CIN1(轻度不典型
增生)是内三分之一的被覆上皮细胞异常,CIN2(中度不典型增生)
是内三分之二的被覆上皮细胞异常而其余细胞正常。事实上,在CIN1
或CIN2时,宫颈表层细胞不论其组织形态还是脱落细胞的形态都表现
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细胞学据此可以诊断宫颈病变。细胞学采用组织病
理学的报告方式更有利于医学诊断术语的统一。
但是,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宫颈细胞学诊断并未形成统一规范。巴氏
五级分类、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四级分类以及CIN的三级分类被同
时并用,造成诊断术语的混乱,不利于医生之间和医患之间的交流。随
着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病因学的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发现人
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主要的致病因素。
HPV感染可引致鳞状细胞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人们还进一步发
现CIN1、2、3并不是一组连续的渐进性病变,而更可能是两类形态
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也不相同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前病变,进而提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