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在降糖治疗中的应用比较.docx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在降糖治疗中的应用比较.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在降糖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

?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东医院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糖尿病是现代疾病的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是临床常用的两种降糖药物。本文通过对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应用的比较,探讨两种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比较

R96A2095-1752(2014)12-0217-01

糖尿病作为中老年人内分泌系统的一大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目前的各项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是常用的两种降糖药物,两药的作用机理不同,以下对两药的降糖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讨论。

1.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对临床遇到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取样研究。以4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男12人,女8人,年龄3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0.7±1.2)岁,患病时间在3年到16年之间,平均患病(5.2±0.6)年;对照组的患者为20人,男性9人,女性11人,年龄在34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1.3±1.1)岁,患病时间在1年到13年之间。

(2)治疗方法。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二甲双胍,每次500mg,每天三次,计划治疗两个月。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吡格列酮,每次30mg,每天一次,计划治疗两个月。

(3)观察指标。对实验的两组进行监控,查看其病情的治疗效果,空腹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改变情况。还要对两组人员糖尿病的治疗情况和复发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显效:血、尿糖监测结果在正常范围,症状表现消失;有效:空腹血糖水平能够维持在8.0mmol/L之内,血、尿糖水平大幅度改善,症状表现基本消失;无效:症状表现仍存在,空腹血糖水平仍然保持在8.0mmol/L以上,尿糖水平为(2+)以上[1]。

2.结果

(1)治疗结果。经过二甲双胍治疗后的治疗组效果为,6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通过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经过吡格列酮对照组治疗后的结果为,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的治疗结果差异明显。

(2)空腹和餐后治疗结果。在对治疗组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的血糖观察后发现,使用药物治疗前血糖浓度为(9.24±1.21)mmol/L使用药物治疗后血糖浓度为(7.23±1.31)mmol/L,结果差异明显。两小时后血糖浓度,在用药前为(13.26±2.15)mmol/L,使用药物后血糖浓度则为(11.37±1.72)mmol/L。在对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的观察中发现,治疗前血糖含量为(9.32±1.61)mmol/L,而治疗后血糖浓度为(8.05±1.06)mmol/L,结果差异明显。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浓度在用药前为(14.12±2.19)mmol/L和(12.83±1.76)mmol/L,产生的结果差异明显。两组结果有差异。

(3)药物不良反应。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不适,有6人发生,发生率30%,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病人逐渐耐受。吡格列酮在病人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上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本组实验中,二甲双胍的效果优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在临床上以经应用了50余年,对于兼有肥胖或者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比较好的疗效。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肝糖原释放增多。二甲双胍在对抗高血糖时的作用是针对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血糖恢复正常可以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的毒性作用,使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改善。体内游离脂肪酸的升高会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展,同样也给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带来更大的危险因素。二甲双胍可以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对降低血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二甲双胍的应用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并且有助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适用于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降糖药物应用的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血糖过低的现象,在此方面二甲双胍的副作用较小,但是二甲双胍在多年的应用中发现,其副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消化道的刺激上,但是这种消化道刺激持自限性。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降低肌肉、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达到对胰岛素抵抗的减轻。吡格列酮可以增强细胞表面转运体对糖的装运能力,从而提高对葡萄糖的摄取,以此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在实验对比中,虽然二者在结果上有差异,但是两种药物对降低血糖都有明显的效果。在一些临床使用和研究中发现,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在应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