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在柏林(部编版).docx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在柏林(部编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授课

1

课题

在柏林

课型

略读课文

课时

时间

1

教学1.

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目标

2.

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学

重点 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

难点 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话题

创设情境

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

找准话题导入能

导入

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

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

)章或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

本的情境,为体会文章

分钟

苦难。

的主旨服务。

请你们谈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

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新课

教学

)分钟

(板书:在柏林)【出示课件1:出示课题】

其实,这篇小说是关于战争的。

同学们一定读过一些关于战争的文章或看过关于战争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请大家自

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 战争是离学生们

3.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 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

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

三、深入文本 层层剖析 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

(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 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

【出示课件2】

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

1.

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

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

明了什么?

因势利导引入文章即

2.

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

可。

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

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

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

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

1.

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板

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后备役老兵)

2.

“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

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

这篇文章很短小,

楚显露无遗。(板书:失去三个儿子 送妻子进疯人院)

阅读时为情节吸引往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

往一气呵成,对其中的

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

词句会有所疏忽。同时

血。

学生难以对文章的深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刻意义深入地思考。教

1.分组讨论:

师应抓住词句引导学

【出示课件3】

生感悟流淌在文字背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

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

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的主旨。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由点及

【出示课件4】

面的感受文章深沉的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

主旨。

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

争摧残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

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

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

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当理解了文章的

五、着眼结尾,感受技法

主旨后,对于文章蓄势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分钟

板书

内容

1.

出示问题:【出示课件5】

和铺垫的手法学生将

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

会比较容易地找出。

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

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2.

提问,评点。

3.

指导:

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

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拓展视野,将这篇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

文章的情感延伸到其

他作品中。

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在柏林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

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驶出 ( )的老妇人 ( )的寂静

( )地挺身 ( )的老兵 ( )的举动

二、按要求写句子。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缩句)

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改为双重否定句)

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文档评论(0)

hqsmim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