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活化作文课堂.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多媒体活化作文课堂

?

?

【中图分类号】G322.8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8-01

多媒体课件集直观、形象、多样、趣味性于一身,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习作一直以来都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与难点,能否使多媒体的优势在小学生习作中得以发挥,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1、直观形象地呈现文本。

教材选文以其准确的用词、规范的语法,为学生在习作方面做出了榜样。如果执教者能使选文中优美的词藻、规范的表达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必会在自己进行表达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特性来达到此目的。

2、形式多样地进行拓展。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模仿是个体学习的基础,模仿随个体的发展而发展,其趋势大致是——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从对外部征的模仿到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

就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进行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文本,还要为学生提供迁移利用的场所——拓展相似情景,让学生在相似的场景中模仿练笔,从而在不断地练习中理解掌握词汇、语法、修辞,达到一个新的学习高度。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内容、便捷的方式,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形式多样的场景,供学生把文本中学到的东西加以迁移利用,进行练笔。

3、生动有趣地再现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

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也正在于此。利用媒体展示学生的习作,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作品——即自己把知识加以运用的成果,此时,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期待,特别是当教师肯定、称赞其中的词、句、段或表达方法时,他们会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这是学生喜欢习作的源泉所在之一。如果教师利用媒体评价、修改习作,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个的过程,并知道为什么这样评价、为什么这样修改,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写作的理论知识也在润物无声中逐步地浸入了学生的习作之中,更能激发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亲自去把握模仿的对象,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强烈。当然习作水平的提高就会做为驾驭知识的副产品而水涨船高了。

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有学生自己的作品参与,这是一种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刺激物,会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处于期待之中,这种情感会使他们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探索的欲望,从而找到了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兴趣。

以上三点看法,以《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来谈。因为这个段落是教师进行习作指导的好样本之一。

这个段落是典型的“总分”的构段方式,优美的句子中艺术化了的语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修辞,都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学习的榜样。教学设计如下:

一、直观形象地呈现文本

1、找出中心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媒体出示该段落,强调闪现该语句。)

在此环节中使学生注意到中心句的总领作用,认识到下面的内容均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的意思。

(媒体出示:五彩——颜色多;缤纷——旌旗飘动的样子。)

通过对“五彩”、“缤纷”进行字意词意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这个词语不仅含有颜色多的意思而且还含有一种动态。使学生认识到本段的写作不仅有静态描写还有动态描写。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3、标出“颜色”及“动态”的词语。

(媒体动态标注,以不同的符号标注出颜色及动态的词语。)

这一环节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颜色多,感受到了动态描写,认识到了中心句的总领作用。为全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4、朗读,注意标有符号的地方,在读中加以体会。

通过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心句的总领作用,体会到概括写与具体写的关系。为下面的模仿习作打下基础。

二、形式多样的进行拓展

模仿写作,注意写出景物的颜色及动态。

利用媒体展示多种和本段相似的情境——近迁移的相似性利于学生模仿,以供学生选择,进行习作。比如,秋天的果园、菜园、花园、田野、树木等,为学生的想象增加扶手,减缓习作的坡度。

三、生动有趣地再现过程

媒体展示学生习作并修改,此环节利用媒体展示学生的习作,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作品——即自己把知识加以运用的成果,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这是学生喜欢习作的源泉所在之一。如果教师利用媒体评价、修改习作,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个的过程,并知道为什么这样评价、为什么这样修改,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写作的理论知识也在润物无声中逐步地浸入了学生的习作之中,更能激发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亲自去把握模仿体验。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兴味盎然,充满求知、探索的欲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文档评论(0)

134****4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