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我与诗歌的跨界传播实验与探索
?
?
从容
关于我与诗歌的跨界传播的实验与探索实际上可以追溯到1999年。时间真快,转眼都十五个年头过去了。
那个时候深圳成立20周年,要做一台以诗歌为主要形式的纪念晚会。为了做出深圳特色,市委宣传部交给我这项任务,让戏剧家协会主办这台晚会,由我来做艺术总监。我希望能够做出一点新意,尤其在诗歌与戏剧形式的结合上。我当时邀请了国家话剧院的导演王晓鹰博士(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我作为总撰稿之一,就这台诗歌晚会如何能够做得更有个性,如何能够做得与国内现有的诗歌晚会呈现方式不一样等问题我和王导进行了多次讨论。
当时中国诗歌晚会的呈现形式就是朗诵配音乐,如果我们的晚会仍采用这种旧套路观众就不会有新鲜感。于是,我们就商量做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出来,要把诗歌做成一种有一定的戏剧情节、有人物贯穿其中的诗歌朗诵,每一篇都有人物有主题。然后运用了多媒体,运用了转台,以及各种艺术手段,比如民歌歌手,小提琴,二胡,钢琴演奏,然后有舞者,也有戏剧场景,等等。也就是说一台晚会就是一出多种媒介联袂出演的艺术盛典。由于经费紧张,为节省道具使用的花销,我还说动深圳雕塑院的院长孙振华博士让他贡献了“深圳人的一天”的人物群雕。那是铜制的复制品,很重,我让工人拉到深圳大剧院的舞台上。我们的建设者、打工者、拍卖第一锤的人、教师等人物在雕塑中穿行,给人带来强烈的生活现场感。
经过数月精心准备,我策划的这个大型诗歌剧“在共和国的窗口”当年在深圳大剧院隆重上演,反响特别好。不久中央电视台知道了,就派专人到深圳把这个作品在深圳电视台演播厅录制成电视诗歌片“深圳人”上下集,并于1999年“两会”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的文艺频道多次播出,在全国产生了一种开创性的影响。许多观众惊呼:原来诗歌晚会可以这样做。显而易见,我们选择的这种晚会形式,对促进诗歌传播方式的崭新探索以及诗歌的舞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创新意义。而这也是国内最早的诗歌跨界传播的尝试。
后来,我为深圳导演了多部这样的综合性的跨界的诗歌晚会。又过了10年在深圳30周年时,我们又想着把它更进一步向前推动。由此,我们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诗剧场”做了“我听见深圳在歌唱”和“穿越百年”的主题诗剧,“穿越百年”把百年中国历史,百年来的这样一些风云人物,利用戏剧和诗歌结合的形式演绎出来。当时著名年轻评论家霍俊明做文学顾问,我作为艺术总监和总撰稿之一设置了一个主体性的戏剧结构,又请剧作家王钢、何波加盟,然后把当今“快男快女”他们对爱情的理解这条线索与以往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怎么看待爱情、看待生活的线索进行时空穿越。用“生命”的主题进行贯穿,由此构建成了《穿越百年》的整体艺术形态。我们还从全国邀请了将近40位诗人就戏剧结构和故事写出原创性的诗歌,最后由我们统一风格。晚会在深圳大剧院演出,效果空前的震撼,舞台上我们运用了歌剧和古希腊合唱的形式,也根据诗歌创作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歌曲,至今流传。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过百人,借助多媒体的立体呈现,历史人物一个个如在眼前,真的很棒。后来,《穿越百年获得了首届广东省戏剧优秀剧目奖。
于是针对《穿越百年》我就想怎么把这样一种东西做得更普及,使它真正走近大众,而且用最少的钱做最有效、必威体育精装版颖的诗歌推广。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准备,2012年我们就开始策划做“第一朗读者”。做“第一朗读者”时,我们就尽可能走进咖啡馆、走进中心书城、走进广场,我们力图在这样一种开放式的场所让公众能够因朗读听见诗歌、因戏剧而看见诗歌、因音乐而热爱诗歌、因点评而领悟诗歌。通过我们的表演者唱诗、演诗、评诗、朗读诗等环节.拓展了当代诗歌的先锋化、开放型的立体呈现方式,强化了诗歌视听的艺术性、实验性,以诗现场的行为艺术等跨界的方式延伸了当代诗歌的传播空间,让公众在场体验、在场感受、在场参与,全方位领略当代诗歌的审美妙义。“第一朗读者”对每一期诗人的选择都很审慎,比如我们每一期最少是两个,最多是三个诗人。我们有来自全国的评选机构,包括十几位评论家和著名诗人。每次活动之前我们要有大致的范围,讨论哪些诗人能够进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考虑他的诗歌能不能代表中国当下最好的诗歌,或者是不同精神方向的诗歌,他的诗歌能不能进入公共空间的时候被人接受等等。为了打造具有社会公信力和业界美誉的品牌,我们希望向国内文艺界发出独一无二的“声音”,而且能够让诗歌生态更为健康有序地发展,便坚持选择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应该说这个时代很多诗歌作者都是非常优秀的,而我们每年只能从内地挑选十个诗人左右,再加上十个广东地区和一两个港澳的,每年只能邀请二十几位,数量有限,这也增加了工作上的难度。我们希望诗歌印出来之后不仅适合阅读,也有一部分适合朗读,这个时代诗歌写作个人化倾向太重了,导致导演介入之后,常常为了找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