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术风险的认识与思考——以核技术为例.pdfVIP

对技术风险的认识与思考——以核技术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技术风险的认识与思考——以核技术为例

摘要:2011年,里氏9.0级的地震席卷了日本福岛,在带来直接破坏的同时,

所造成的核辐射也让人惶惶不可终日,再次引发人们对技术风险的思考。技术

风险源于技术本质,隐匿于技术之中。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技术风险不可

避免地伴随我们左右,面对技术风险,人类须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技术与人、自然

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核技术;技术风险;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从此诞生了一门新的科学:原子核科

学技术。1919年卢瑟福利用天然α射线轰击各种原子,确立了原子的核结构,随

后首次用人工方法实现了核反应。

概括而言,核技术就是利用放射性现象、物质和规律探索自然、造福人类的

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射线、核能粒子束和放射性核素的产生、与物质相

互作用、探测和各种应用的技术。核技术还包括核武器技术与核动力技术(或称

为核能技术)。核动力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技术,反应堆可用来发电、供热、驱动

运载工具等。

核技术既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造孽,是把“双刃剑”。近些年来,由

于一些重大核事故的发生,核技术已经变成了一把高悬在人们头顶的利刃,时刻

在威胁着人类。“就像任何药物既可治病又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一样,完全

没有负面效应的技术恐怕是没有的”。只要人们应用和使用核技术,就不可避免

地要引发技术风险。

一、核技术风险带来的风险

1、核能发电事故

起初,人们利用核技术发电是为了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等复杂难

题。但核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带来了几起令人始料未及的重大事故,这些事

故给人类安全利用核技术蒙上了阴影。

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造成核泄漏,致使

15万居民被迫撤离。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当场造成30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这次核泄漏致使核电站周围6万平

方公里的土地直接被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的威胁,截止到2006年,切

尔诺贝利核污染已造成4000多人死亡。这几次核污染引起了人类的恐慌,尤其

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人们更是谈“核”色变。

①郭之虞、王宇钢、包尚联:《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增刊,2003年

12月。第82-91页。引文见第82页。

2、核武器的使用

核武器是高科技与战争结合的怪胎。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其威

力让人始料不及。二战中两颗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加速了日本的无条

件投降,这是迄今世界上仅有的两次核袭击。据后来统计,广岛有32万人受到

原子弹爆炸的影响,到1950年共有20万人死亡;长崎有28万人死伤于原子弹

爆炸,到1950年共有10万人死亡。

核武器显示出的巨大威力已经像一柄利剑悬在人类头顶之上,人类社会从此

以后就笼罩在核战争的巨大阴影中。过去的战争会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而核

战争则可能瞬间发生,几个小时就结束,留下一片生灵涂炭。原子弹及其以后诞

生的氢弹更将人类推向了自我毁灭的边缘。英国迈克尔·罗文·罗宾森在其著作

《火与冰——核冬天》中也指出,在一场核浩劫之后,地球上的生命还会继续生

存下去,但是我们却不复存在了。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建立起来的全部文化、文

明和成就都将付之一炬。

3、核废渣的处置

一般人们多关注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其实,核电站的事故,虽然常有发生但其发

生率是比较小的。然而核燃料在发电前后所产生的核废料,数量大,涉及范围广,

而且处理和存放难度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虽然人们可以采取一些

措施,以降低或防止核污染的危害性,但所付出的代价太高。

现在世界上各种怪病和癌症发病率上升,很难说与放射性物质的增加无关。

因为核废料中核幅射的危害性是无形的。例如,1992年,山西省忻州一青年工

人,在清理一眼废井时,发现一个发亮的金属块,反误认为是得了宝,装进了口

袋,秘而不宣,以致一家三口命归黄泉,并秧及亲朋和邻居90多人受害。如果

说核电是安全的能源,而没有把核废料的妥善处置的风险计入,那这不能不说是

一种极大地失误。

文档评论(0)

153****3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